广州将有“高线公园” 广钢废弃铁路将变身“铁路小镇”
■2012年广钢铁路运输货物的火车。(陈君成摄)
工作坊昨日开营
广州红专厂、石围塘的旧铁路旧站台是文艺青年的后花园,什么时候广州也有一个像纽约那样由废弃铁路改造的城市地标、旅游胜地“高线公园”?这个梦想即将由废弃9年的广钢铁路演绎,广州版“高线公园”——广州首个以火车文化为主题,集饮食、玩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将会令“从3岁到80岁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旨在打造广州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游憩商业区)名片的“工控资产·广钢铁路小镇”(下称铁路小镇)已立项,作为前戏“广钢铁路新生活”联合工作坊昨天开营,由广州市名城办指导,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联盟(下称名城保护联盟)联合铁路小镇建设单位广州工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举办,吸引了广州高校的5个师生团队参与。市名城办相关人士表示,此举旨在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年轻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拓宽思路,扩大影响,为广钢铁路再生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策划: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方汝敏
■摄影:何姗 孙毅 供图:广州工控
见证广州重工业发展史、铁路运输史
有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华南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工业遗产,这些遗存是广州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广州工业的“老大哥”——广东第一家钢铁企业广州钢铁集团(前身为广州钢铁厂,下称广钢)白鹤洞生产基地停产后废弃的广钢铁路专用线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名城保护联盟研究,广钢铁路专用线是国内目前保留最长、最完整的工业铁路之一,广钢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广州重工业发展史、铁路运输发展史的实物见证。
它是广钢配套工程,由广州铁路局设计,始建于1958年,1959年通车,全长约7公里,始于广三铁路的五眼桥乘降所,东南向跨越花地河经东漖至白鹤洞厂区,主要连接广三铁路、广钢厂区、广中码头。作为广钢的“私家铁路”,在55年的“职业生涯”中,运送生钢、矿渣至广钢的高炉。
■当年参与义务劳动建设广钢铁路的市民与国际友人。
据1979年进入广钢,与广钢铁路打了30多年交道的老员工陈德信回忆:
广钢铁路专用线不只是服务广钢,还为周边企业如省陶瓷仓运货物,为广州造纸厂运煤。改革开放后,广钢还和西塱村的西塱货场合作了20多年,广钢为西塱货场铺了4条卸车线,把钢琴厂的木材、周边私人企业的木头、钢材、焦炭、生铁等等各色货物从石围塘车站经广钢铁路专用线运到西塱货场卸货。“通常的卸车量每月达到1000车左右,很火爆。”他自豪地说,专用线不仅见证了广钢发展,还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复苏。
除了货运,广钢铁路最大的贡献是对广州地铁,广州早期的数百台地铁车辆都是经过广钢铁路专用线运进西塱地铁车辆段。
2013年广钢搬迁停产后,广钢铁路专用线功成身退。
今年3月,位于荔湾区茶滘街百花路和葵逢河堤大街之间跨花地河的广钢铁路花地河桥入选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华南理工大学刘晖副教授称此为“广钢铁路的高光亮点”,此桥起初为木便桥,1964年被改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1985年原桥大修加固,加固工程技术设计当时属国内首创,其历次技改所采取的加固工程技术设计,展现了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突出技术美学特点。“退休”后,花地河桥仅作为人行便桥使用。
市民参与建设,承载集体记忆
广钢铁路不仅见证了广州钢铁工业史、铁路工程技术发展史,当年施工,还由广州市民与国际友人组成2000多人的筑路大军参与了义务劳动,广钢铁路因此也承载了广州市民的集体记忆,市民对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刘晖从小就听奶奶讲义务参加修筑广钢铁路的故事,这铁路因此也延续着他对已故亲人的温暖回忆。
近年来,沿线居民自发将废弃铁路改造为农田花地,营造出铁路工业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独特风貌,不失为一条展现广州城乡变迁的观光线。“绝对是个打卡点,我带N多人来过,都赞不绝口。”刘晖得意地说。
由于具有历史、科技、艺术、社会多重价值,目前广钢铁路整体已被列为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保护,是广州首次将铁路专用线纳入预保护。
刘晖希望:“未来的广钢铁路可活化利用为慢行道、绿道,沿途可以赏花、钓鱼。”
■广钢铁路花地河桥X形的钢斜撑,加固技术当时属国内首创。
广钢铁路将被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
铁路遗产是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市民竞相活化利用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休闲文旅业的香饽饽,纽约的高线公园即是最著名的案例。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原广钢、万宝、万力、广智等企业后,致力于挖掘、保护、传承及弘扬工业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计划将废弃的广钢铁路再生利用为文商旅综合体“工控资产·广钢铁路小镇”。这段铁路位于西塱站向北至南海东秀碧华村,接广三铁路。
此项目相关负责人也是老广钢人,他深情地说:“广钢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它更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忆,我们做广钢铁路活化利用项目是希望把它做成广州工业的窗口,这是很值得的。我们要令3岁到80岁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根据名城保护联盟研究,广钢铁路沿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沿途的花地河滨江、花地河铁路桥、乡村、未来的广钢遗迹公园将会形成广钢铁路文旅融合带。
■附近村民在废弃的广钢铁路上种花种菜。
工作坊让年轻人 参与工业遗产活化
昨天开营的工作坊,由名城保护联盟成员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5所高校选取2名指导教师和5-6名学生组成5个跨单位工作团队。在未来几周通过对广钢铁路进行现场调研、交流研讨,每个团队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视角出发,从整体功能策划、景观营造、业态植入、土地整备、交通完善等方面,围绕广钢铁路全线、东漖南路——龙溪大道跨线桥段500米的重点范围、广钢铁路花地河桥等重要节点开展设计,独立提出符合文化保护导向、商业运营需求和地区发展实际的活化利用方案。
工作坊成果将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特邀专家,以及名城保护联盟设计机构代表、企业代表等组成专家组,对工作坊的最终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并评选出优秀方案和优秀设计师。
广州工控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坊是‘工控资产·广钢铁路小镇’项目的一部分。我们举办工作坊一是希望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在改造中不盲目规划;二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离不开社会力量,文化传承要拥抱年轻人,这座铁路不单单是要看它的历史和当下,我们还看重未来,要看到未来20年大家关注的东西,传承也要靠年轻人,所以我们采取校企合作、产校联合这种有活力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坊引起市民对项目的关注,向社会推广,让年轻人参与,从而使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特别是参与城市工业遗产活化成为年轻人的自觉行动,作为国企这样做很有意义。”
他还透露:“未来,优秀作品的闪光点有可能会用到项目中,优秀的学子还有可能参加到项目中来,甚至可能成为我们集团未来的一员。”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付国轲兴奋地说:“铁路遗迹、工业遗迹、激活历史的视角很吸引人,借这次机会我们也可以更详细了解广州文化、广州铁路文化、工业历史。”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况龙萍报名参加工作坊后已经约上同学提前走过广钢铁路一些节点,她说:“去现场感受还是比较好的,很荣幸能赶上活化项目,想把自己的想法在工作坊表现出来,而且自己的想法还有可能被采纳。”
广钢铁路探秘
废弃铁路变花圃和菜园
X形钢斜撑桥独一无二
废弃9年后的广钢铁路如今是什么模样?过村庄、跨河涌、穿涵洞、入都市的铁路线暗藏了多少打卡点?新快报记者为读者探寻广钢铁路秘境,为改造前的广州版“高线公园”留下原始影像。
广钢铁路的起点在广三铁路的五眼桥附近,从广佛交界处的南海碧华村跨过北丫涌桥,走上野蔓铺满的旧铁轨,你以为要走进荒芜之地,恣意生长的三角梅却令你眼前一亮,铁轨两侧整齐排列的盆栽花木在夹道欢迎,位于葵蓬村的第一段风景线“花香满径”与你不期而遇:
馥郁的夜来香、热烈的石榴花、清新的茉莉、妖娆的金银花……像一畦畦缤纷的花田,花香满溢,蜂蝶翩跹,枕木间还种满了一簇簇绿油油的青菜,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秘境花圃和菜园。
花丛间还有几位正在劳作的花农,一位正在堆花泥的婆婆说,她就住在葵蓬村,葵蓬村都是种花的,村里还有一两百亩花地。
“去花地种要钱,在这里种不要钱。我从小种花,退休后来种点花,赚点买水果吃的钱,十几年了。”婆婆又说,这里的花都是葵蓬村的人种的。
婆婆说,会有岭南花卉市场和广州花卉博览园的人来买她的花。也许,你从市场买回家的花,也有广钢铁路出产的呢。
在这条铁路上,我们还邂逅了两位来徒步的中年阿姨。
“好漂亮啊!”一路走,她们赞叹道,不停地拍花花草草和留影。王姨说,他们就住在芳村大道西,时常到广三铁路徒步,今天是第一次走广钢铁路,“才知道这里这么漂亮,以后可以多来走走,带朋友来拍拍照。”王姨兴奋地说。
葵蓬村涵洞之后,铁道上的混凝土轨枕就变成了木枕,前路渐渐被野蔓与密林遮挡,我们仿佛钻进了只有一线天的森林,第二段风景线“林荫鸟语”就此开启:
足下是草木青青,耳际是啾啾鸟鸣,空气中弥漫着树叶与青草的气味。令人惊喜的是铁道旁还可见当年的扳道房,宛若林间小屋。
走出密林,豁然开朗,第三段风景线“花地河滨”就是广钢铁路的“高光亮点”——刚刚被收入广州市历史建筑推荐名单的广钢铁路花地河桥: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晖曾经带我们走过这座广州独一无二的桥,他说:“每个桥墩像一张‘板凳’一样,有四条腿,中间还有两条垂直的腿,外面四条腿是1985年加固时加上去的,同时在水下打网格框架作地梁,这些‘板凳腿’都坐落在网格的交叉点上,这等于给桥在原有双柱管桩基础上,加了一套新的支撑系统,这个加固技术当时属国内首创。在柱子之间还加了钢箍和X形的钢斜撑,很少有桥是这样设计,成了桥的形象特征,具有技术和美学价值。”
在桥上漫步,极目远眺,蜿蜒的花地河畔浓阴挹翠,高楼林立。
花地河桥之后最惊艳的就是龙溪大道与坑口南围村之间的第四段风景线“轨上田园”:
这一段是双轨铁路,附近南围村的村民把它们变成了菜园,轨道上绿油油的番薯叶将铁轨变成了“绿轨”,木瓜树硕果累累,双轨之间遍种油麦菜、油菜花、番茄,铁轨旁还有一笼笼的鸡和鹅,鸡鸣鹅歌,宛若置身村野。
这段旅程沿线是绝美的花田湿地基塘风光:地毯般黄灿灿的菊花田,碧波潋滟的鱼塘,金鱼养殖基地……玩累了还可以走进南围村的特色大排档品尝美食。
■市民在广钢铁路上打卡。
广钢老员工回忆
广钢铁路最后一班车是将炼铁铁水运去高炉炼钢
(梁浩荣,离厂前办公室主任)
已去世的爷爷、我爸到我一家三代都在广钢工作,我听爸爸说,当时他们要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广钢铁路建设的义务劳动。
2013年9月,铁路上最后一班车是将炼铁铁水运去高炉炼钢,完成它的使命。运完物资后,我们将火车头做好保养和固定,当时很多员工和摄影发烧友去打卡、留念。
停运后一直到2015年,我们一直都有安排人值班留守,保护火车头等设备,不让它们被损坏,做好日常维护、保护,因为说要保留下来作为工业遗址公园给人参观。
退休后经常梦到开火车
(冯伟良,退休前工长,当过火车司机,开过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
1979年我入广钢,在广钢铁路上开火车,开了十几年。从广钢铁路和石围塘的货物交接点开到东漖站,大概需要半小时。当时我们上班12小时,然后休息24小时,一年365天没有其他节假日休息,当时很繁忙,很多货物要运。
退休后,回去看到东漖站调度楼和铁路被拆得七零八落,草都比铁路高了,看不到铁路了。唉,看到就难受。如果以后用来观光可能就会有人打理好吧。
以前烧柴油的内燃机车好像能卖的都被卖了……唉,我很想念那些机车啊,在广钢做了几十年啊,肯定有感情啦!2013年我从广钢退休,退休那么久都还经常做梦梦到开火车的时候,唉……
建议
广钢铁路如何活化利用?
火车观光,花场,绿道,慢行道
以前我们都想过铁路用来做旅游观光,当时东漖站周边就有很多人种花。我希望工程师能不能把蒸汽机车改成烧柴油或汽油,重新在广钢铁路上开。(在广钢铁路开了10多年火车的老员工冯伟良)
我希望铁路可以恢复运行,做观光式的城际列车,穿梭于广钢新城、芳村一带,既能重新利用铁路,也能作观光旅游。(广钢老员工梁浩荣)
有可能重新走火车用来观光吧。如果活化后,不来干扰我,我就会在这里继续种花。(在铁路上种花卖的葵蓬村婆婆)
现在铁路上摆花多,以后可以活化成花场,但花摆在两边就好了,不要盖住铁路,或者做绿道、慢行道,但都要保持铁路的特色。(前来打卡的市民王姨)
居民在铁路上有很多自发的行为,挺有意思。可以保留一些节点,让居民自发参与、介入。(广州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研一学生况龙萍)
历史文化是广钢铁路的基础,它包括了明清以及再往前的历史,也包括近代工业遗产的历史,都要被考虑到。其次作为一个新的活力点,要如何辐射和连接,体现自己与周边的关系,这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广钢铁路现有的一些特色业态像花农种花是可以保留的,对我们来说也是好的设计点。(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规划研一学生闫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