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护理”试水两年 患者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辉 发表时间:2022-05-13 06:42
金羊网  作者:陈辉  2022-05-13
截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共186家医疗机构参与,从业护士达11709人,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9万人次。

省二医“网约护士”王佳玲、杨惜上门给患者更换胃管 图/医院提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在“掌上时代”,动动手指,我们就可以在手机上购物、订餐,甚至能让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广州已经试水两年,截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共186家医疗机构参与,从业护士达11709人,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9万人次。

由于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多家医院都在医疗质量、风险、价格等方面不断摸索,有困惑、有疑虑,但目前,“患者、护士、医院”三赢的态势已经初露端倪。

试水两年,患者需求直线上升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个省、直辖市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可先行发展,积极探索社区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新模式。同年5月,广州确定中山一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9家医疗机构作为试点。

作为一项新鲜事物,市民的接受程度如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护理部副主任吴剑辉介绍,该院推出的27项上门护理服务,除了基础护理项目和常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外,还有肿瘤相关的特色护理,如造口伤口护理、导管维护、肿瘤慢病护理等医院特色专科项目,服务的对象以出院后仍需要延续护理的肿瘤患者为主。从启动至2022年4月,已经完成上门居家护理服务910例,预计2022年单年度会突破1000例,因为患者需求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

在满足患者需求,解决了居家护理难题的同时,“互联网+护理服务” 还能充分利用护士的专业护理资源和技能,利用个人时间提供服务,增加护士的收入,帮助护士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注册并经过培训的“网约护士”有290人,中山一院全院护士完成资质审核及网上注册者共有647人,说明护士对这些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广东省护理学会“互联网+延续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林芳宇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能有效解决医院病区压床问题,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山一院上门服务的一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此前因有胸水不能拔掉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担心出院后需要多次返院实施伤口换药和更换引流管不肯出院。当听说“互联网+护理”能上门提供护理服务,患者当天办理出院手续,其后护士们共为他上门服务5次,直至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

全程留痕,互联网助力风险控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搭建的平台基本都设有患者端、护士端、管理端,这意味着患者或家人可以在手机上自助预约、下单,护士可以在手机上接单,管理者可以在后台进行管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不断升级,目前已经实现线上线下闭环管理,实现实时收费、原路退费,真正解决护士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对需要病人补交费、多收费用退费的难问题。

有了互联网的助力,让护理上门更方便的同时,也为护理上门的风险控制和医疗质量把控保驾护航。以中山一院为例,患者在手机上下单后,管理端护士通过全景病例及患者填写的资料对患者实施初步评估,评估通过后再向护士派单。护士出门前需要在平台点击“确认出门”,服务完成后点击“服务结束”。在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上门护士可随时在线上与后台沟通,关键信息都要拍照上传,做到全程留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的是病人首次评估由首诊护士负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接单护士出诊前再电话评估病人,必要时需要病人补充提供相关资料,护士上门后再次评估病人及居家环境,然后开始操作,完成后及时记录上传至信息技术平台,这样既可以将上门护理服务及时在线上记录,也可以为患者生成“线上医疗档案”,方便下次提供时参考、评估。

热点聚焦:

1、上门服务费如何收取?

护理上门所产生的治疗费用、材料费、药费等按照门诊收费,此外还额外收取上门服务费,目前这个费用各个医院并未统一,据记者了解,这个费用从两三百元一次到一千多元不等。

例如某医院每次收取的上门服务费为1350元,该院项目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为了保障服务质量与安全,每次上门护理会派出两位护士,这笔费用中去除掉管理费和为护士购买保险,每位护士得到的报酬为400多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取的上门服务费为400元,每次上门服务派出一名护士。

对于上门服务费,吴剑辉认为,这些提供上门服务的护士本身经过专业训练,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上门服务也是利用护士自己的休息时间,服务加上路上交通,两三个小时实属正常,合理的报酬才能保障护士们的积极性。

2、院外出现意外纠纷咋办?

在院外进行护理操作,风险远远大于院内,万一出现纠纷该如何处理,目前仍缺乏具体指引与法规保护,这也让部分医院管理者存有疑虑。

据介绍,某医院曾接到一名透析患者,很长时间没有来院复诊,预约护士上门实施抽血和更换透析管。但第二天护士还没上门,患者就去世了。这让医院感到“后怕”,如果患者在护士上门换管后当天出现这个问题,就很难界定是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导致的死亡还是上门服务操作后出现的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参考“行车记录仪”的方式,为护士们配置摄录仪,从入户服务后的第一时间开始进行实时录像并远程传输,借助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的可能性,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的权益。

案例:

“网约护士”改变了

九旬患者术后护理路

90多岁的林奶奶去年因多器官功能损害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情稳定后办理了出院手续,但需要长期插胃管持续鼻饲维持营养,每40天左右需要到医院重新插一次胃管。这让家里人很是犯难,因为林奶奶长期卧床,每次去趟医院,需要至少两位家属请假陪同,还必须要120搬运,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搬动对林奶奶的身体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得知中山一院有“互联网+护理服务”,家人就通过医院APP下单,预约护士上门更换胃管。由于插胃管时老人需要不断吞咽配合,而她只能听得懂潮汕话,在住院时病区里有个潮汕籍护士每次给林奶奶插胃管都特别顺利,于是家人下单时都特别“点将”,希望那个“会说潮汕话的姑娘能来”。于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后台管理端特意把单派给那名护士,同时安排一名搭档配合。

她们每次上门为林奶奶换了胃管后,还指导她的家人如何保持胃管通畅的方法、如何固定胃管避免脱出、鼻饲的体位、每次鼻饲量和鼻饲液的温度、如何实施脉冲式冲管、鼻饲过程的观察要点、保持口腔卫生、置管过程不适的处理方法等。同时,告知家属下次更换胃管的时间,使用过程如有疑问题可随时电话咨询。

截至目前,林奶奶已经享受“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更换胃管9次。家人对这项服务非常满意,特意给医院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