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再添12个省级非遗项目 客家山歌、醒狮、广府饮茶等入选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广绣 发表时间:2022-05-22 10:51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广绣  2022-05-2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15个项目,其中新增项目43项,扩展项目72项。

■龙舟景

■广绣

■饮茶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15个项目,其中新增项目43项,扩展项目72项。

广州市申报的客家山歌(广州客家山歌)、狮舞(广州醒狮)、鲤鱼舞(从化水族舞)等12个项目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广州市列入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数量已达95项,继续位居全省首位。

■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入选项目

1 客家山歌(广州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间歌曲,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是民歌中独立的一支。

2 狮舞(广州醒狮)

广州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五代十国后,随着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现流行于广东、广西,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地区。

3 鲤鱼舞(从化水族舞)

从化水族舞是以模仿鱼、虾、蟹等水族生物造型和形态为主要内容,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从化区温泉镇草塘社,是从化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深受当地村民喜爱。

4 粤绣(广绣)

广绣指流传于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为四大名绣之一。

5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是运用钉金绣的各种技法在整体设计中,刺绣成绣片,再通过剪裁、缝制等工艺将绣片手工拼接制成婚嫁裙褂的技艺。

6 广式腊味制作技艺

广式腊味特指发源于广州地区的腊味,其制作技艺是经严格选材、调味腌制、生晒风干等工序,制成具有浓郁广府口味的腊制肉食品。广式腊味制作技艺广泛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广州最具代表性,并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华侨聚居地,形成了“秋风起,食腊味”等民俗。

7 凉果制作技艺

(广式凉果制作技艺)

广式凉果是以各种鲜果为主要原料的甘草凉制品。清道光年间,广州已形成凉果酱料经营行业。广式凉果有留香时间长、配料纯天然、品种丰富等特点。

8 中医诊疗法(肌骨同治疗法)

肌骨同治疗法是岭南中医群体在诊治肌骨疾病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法,是岭南中医骨伤流派的重要分支。

9 针灸(岭南飞针疗法)

针灸(岭南飞针疗法),是从岭南气候、岭南人体质、饮食习惯、疾病症候等岭南特点出发,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纲,进行疾病治疗的特色针灸手法。

10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二天油制作技艺)

二天油由韦少伯于1915年创制,其名源于《幼学琼林》里的“感救死之恩曰再造;颂再生之德曰二天”。二天油成品是棕红色澄清液体,棕中透红,有薄荷香气,余香持久;适用于蚊虫叮咬、伤风感冒、舟车晕眩或中暑腹痛等症状,具有消肿止痒、提神醒脑、祛湿止痛等功用。

11 广府饮茶习俗

广府饮茶习俗,是指产生、发展并流行于广府地区,并辐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海外广府文化区的一系列以饮早茶为核心的生活习俗。随着清咸丰同治年间现代茶楼前身“一厘馆”“二厘馆”的出现,广府饮茶习俗渐成风气。人们上茶楼饮茶,配以点心,丰则美点香糕,简则“一盅两件”。此外,还形成问位点茶、斟茶礼节、行“叩茶礼”、揭盖续水、点心单盖印等茶礼及习俗。

12 端午节(车陂龙舟景)

车陂龙舟景,是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以龙舟为主题、以各村之间相互交流为核心的端午节俗。明清时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目前在各村落均有广泛流传,其中车陂村龙舟景保存了包括起龙、采青、赛龙、招应景等完整的程式和龙舟饭、龙舟饼、龙舟戏等内容。

编辑:聂粤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