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向海而兴书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茂名临港产业蓬勃发展
“疍家墟”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图 詹翔闵 全良波 赖宣任 卓剑斯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串珠成链的山海美景、各领风骚的县域经济、活力充沛的美丽乡村……这些年,茂名推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市民眼中,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体现在一个个真实而温馨的变化中。当前,围绕省委赋予茂名“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茂名坚定不移走向海而兴的产业强市之路,做实做强做优临港制造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不断书写打造沿海经济带上新增长极的茂名新篇章。
聚焦优势培育产业集群
拥有山海全地形资源的茂名,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禀赋丰富。从碧海银沙的电白一路往北,到连绵大山的信宜,分别种植有沉香、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还有数之不尽的罗非鱼,现代农业体系跃然眼前。
在高州根子镇柏桥贡园,荔枝开始成熟,三台自由升降机已经准备就绪,方便定制荔枝的游客亲自采摘。“今年推出美‘荔’定制活动,市场效果出乎意料。”高州果乡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邓光海说,结合活动,公司推出“荔枝+旅游”“荔枝+美食”“荔枝+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至今已有数千棵荔枝被认养,定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五年来,随着茂名市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茂名市省级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茂名市省级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高州市荔枝省级产业园落地建设,茂名荔枝逐渐从经济作物向乡村振兴主产业华丽转型。2021年,荔枝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五年来,茂名擦亮“中国金牌龙眼之乡”这张名片,龙眼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产量54.17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50% ,居全省第一,第一产业产值34.84亿元。
五年来,电白“中国沉香之乡”的招牌光彩夺目,沉香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五年来,化州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1.3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49亿元,带动从事化橘红产业人员35万人,直接带动经济效益12亿元。
五年来,信宜以三华李为媒,形成了“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三华李种植面积30.5万亩,2021年总产量30.5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6.99亿元。
五年来,茂名“中国罗非鱼之都”这块招牌熠熠生辉,全市罗非鱼养殖约26万亩,产量23.56万吨,约占全省罗非鱼总产量1/3,综合总产值74.9亿元,远销4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罗非鱼总重量稳居全国前列。
五年来,茂名预制菜产业打下雄厚基础。茂名市拥有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33家,年产量约11.85万吨,年产值约34亿元。
茂名坚持“农业优势不能丢”,推动农业由“大”向“强”转型发展,成为全省首个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今年,茂名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为抓手(五棵树为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一条鱼即罗非鱼,一桌菜即预制菜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茂名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茂名正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政策方案,培育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让农业成为茂名靓丽的城市名片。
奔赴大海绘就新蓝图
茂名发展最大动能在海洋,坚持向海而兴是最广阔的未来。过去数年,茂名高标准绘制产业强市蓝图,各工业园区进一步拓宽产业集群发展空间,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
五年里,茂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618.9亿元增至2021年的3698.10亿元;来源于茂名财政总收入从487.1亿元增至573.6亿元,年均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21.4亿元增至148.4亿元,年均增长4.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300亿元、2000亿元,存贷比超过60%。
五年里,茂名现代产业建设实现突破。世界500强丰益国际、广药集团及华侨城、东华能源、广州工控等“链主”企业落户茂名。投资400亿元的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广州工控丙烯腈、广化化工交易中心、广药集团王老吉粤西生产基地等加速落地。茂名石化全球规模最大、国内首套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粤电博贺电厂等项目建成投产。
五年里,数字政府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营造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茂名全面构建“1369”审批便民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茂名市1374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1469项实现“市内通办”,78项实现“办事不出村”;投资审批、不动产登记和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五年新增市场主体14.9万户,总量突破35万户。
今年,茂名将打好丙烯腈项目开工、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投产、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上马建设“三场硬仗”。今后五年,茂名焦六大优势产业抓好项目布局,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和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执行落实上,全力以赴把 “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以文润城共建好心之城
漫步茂名,公园里鸟语花香,道路上干净整洁,市场内宽敞明亮……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惬意,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是茂名城市品质提升的成效。
五年来,茂名历届班子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显著改善。茂名全力抓好民生领域补短板工作,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在医疗、教育、住房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进行补全,赢得群众纷纷点赞,让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最为老百姓关注的是,茂名建成“四好农村路”5419公里,其中2020年完成3128公里,居全省第一。覆盖160万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完成,攻坚任务超过全省总量的1/4。
这五年,茂名坚持守正创新,文化建设显著进步。茂名市中心城区新设了8个《好心文化系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小景观,不仅扮靓了城区、提升城市品位,还弘扬了“好心文化”。“好心文化”成风化人,涌现出李兰、赖燕珍等一批道德模范。这些年,“好心”二字已逐渐成为茂名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好心茂名”城市品牌深入人心。一系列冼夫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好心文化资源转化成为产业资源。
随着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推进,茂名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愈发擦亮,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去年12月,茂名印发了《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茂名样板”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是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分别打造独具特色的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引导滨海乡村旅游带、“精彩100里”和“南粤古道·橘香万里”示范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目前,晏镜·疍家墟已建成正式对外开放,是茂名市打造滨海乡村旅游带的重点村之一。茂名紧紧围绕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着力打造晏镜疍家墟、塘霞俚街和南海开渔节三大地理标志,以“小切口”带动南海岛大变化。
明天充满憧憬,茂名聚焦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建设共同富裕幸福之城。接下来,茂名从千年好心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从石头里榨出油”的油城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繁荣文体事业,办好第十七届省运会,凝聚向上向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