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大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半小时后进入爆心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 发表时间:2022-10-05 07:55
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  2022-10-05
退休多年的黎大任有几件压箱底的“宝贝”,这是他在国防科技事业奋斗26年的见证,也是峥嵘岁月里闪闪发亮的点滴回忆。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黎大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退休多年的黎大任有几件压箱底的“宝贝”:一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当天荣立三等功的立功证;二是1966年参加第三次核试验荣立三等功的立功证;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证章。

这是他在国防科技事业奋斗26年的见证,也是峥嵘岁月里闪闪发亮的点滴回忆。

“上不报父母,下不报妻子”

1962年,是吴川农家子弟黎大任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那一年,他从广州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州军区157医院,成为一名军医。

工作刚满一年,他就被选中参加一项新任务。黎大任回忆称,1963年9月,他和其他入选者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习放射医学,主要学习原子弹爆炸的原理,辐射防护,放射病的治疗方法、救护等,为期约半年,“每天学习的讲义不准带出来,下课以后要放在保密柜,同时要求上不报父母,下不报妻子。”

当时21岁的黎大任隐隐意识到,自己即将参与到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当中去。

学习结束后,1964年3月,黎大任和一批调入的50多位学员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翻越天山,到达马兰基地。

进入基地的那一刻起,保密的纪律就刻进了每个人的骨子里。他举例说,基地的地址是不能对外说的,通信留的地址只能是“乌鲁木齐75信箱”。

从1964年进入马兰基地,到1980年离开,黎大任在茫茫戈壁上默默奉献了16个春秋。

进现场回收实验动物

1964年10月16日,戈壁大漠腹地升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闪光过后,我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天空翻滚。完了以后,人们都跳起来,大家都在欢呼跳跃!”黎大任戴着防护目镜,在距离爆炸中心25公里的黄羊沟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但他暂时无暇加入欢呼雀跃的人群中,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军医黎大任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在爆炸前一天晚上,基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相关医学研究的需要,黎大任和战友们分成若干小组,将实验动物布放到距离爆心几十米到几公里的不同的距离点。原子弹爆炸半个小时后,他们身穿防护服,脚踏橡胶靴子,头戴防毒面具,进入爆炸中心对实验动物进行回收。

“我们是第一梯队进去的,每两个人一组开着车进去,迅速回收自己负责的那个点的实验动物……”尽管时隔58年,黎大任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由于当天执行任务表现突出,黎大任荣立个人三等功。在采访中,他指着立功证上的落款日期“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语气中不无骄傲:“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天立功,意义不一样。”

在马兰基地工作16年,他共计参加了26次核试验。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爆炸试验、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等多个第一次核试验的现场救护工作。

1980年,黎大任因工作调动调回北京,继续从事国防科技事业。

谈起过往的岁月,如今年届八十、退休在深圳的黎大任并无太多豪言壮语,在他看来,在那个艰苦而激情燃烧的年代,每一次核试验成功都浸润了无数人的汗水,也鼓舞着更多的人为国家富强做贡献。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温建敏

文字统筹:李妹妍 李国辉

执行:李妹妍 姜雪媛 谢小婉 王隽杰 孙梓青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