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尚岭南】烟火气市井气弥散的广州,还有高剑父纪念馆,还有岭南艺术“瑰丽三宝”
广州老城区越秀山下,有一座高剑父纪念馆,并不显赫,安静地处于闹市之中。访者不多,却是中国美术界的艺术殿堂,也是美术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应邀访问高剑父纪念馆,听馆长李琰博士谈大师不平凡的一生。
印象深刻有三:
高剑父(1879-1951)早年参加同盟会,是孙中山的密友,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广州起义的副总指挥。革命与美术,同步开拓。
第二,高的承传脉络清晰,师承“二居”,又留学日本,接触西洋,为岭南画派的开山大师。“二高一陈”,与高奇峰亲兄弟,另一位是陈树人。
纪念馆正厅有师徒照片,历历在目,令人敬仰。
第三,高退出政坛后,创办春睡画院。院落建筑抗战时被日军炸毁,根据印象复原并移居到一座现代建筑的15楼平台。
记忆重现,成为现实。大师功绩,百世感怀。
高剑父身高只有1.55米,身材不高,志向不低,且坚毅有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促成岭南画派独树一帜并走向世界。
大厅前有大师塑像,敬仰并留影。
屋间书法家苏华的一幅书法,令我一惊:“百年树人”四个字,大力沉着,力可扛鼎;磅礴汹涌之势中兼有几分俊朗飘逸,笔墨结构蕴涵丰富。
仔细观看,字字皆可入帖。端得是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亦有豪气干云。领教了。
岭南画派“兴衰起止”讨论多时,但无论如何变迁,百年树人目标已经实现。岭南画派不仅振兴了中国画,而且成功地走向世界。
恰如专家所言:
——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绝不是中外绘画的生拼硬凑,也不是“损太过以补不及,始得中道”的折衷主义,更不是让中国化“投胎在西化的怀里,变成西画的面目”。
——岭南画派仍然以“中”为一本,大胆吸收外来的营养,参照先进科学的技法,以革除旧国画的种种弊端,其目的仍然是使中国画获得健康的新发展。
——岭南画派画家的作品,尽管采用西化方法,诸如彩墨渲染、远近透视等,仍保持着自己本来面目,使人一望而知为中国画。
大师晚年提出“新文人画”,观照中西古今,融汇天下精华。其中细微曲折,值得今人反复琢磨思索。
高剑父半个多世纪前的不懈探索,暗合了岭南文化精神,与当下倡导的“守正创新”亦气概相符。
大师已逝,赫赫之功,却已开花结果,留下春光无限。
纪念馆馆长李琰博士满怀热爱,口吐芬芳,描述大师生活细节,有声有色,令我感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程建军教授根据原建筑设计复原,高剑父之子高励节先生回忆并确定图纸。
——当年院内有一棵比较大的梧桐树,学生问高剑父梧桐叶比较大而且简单,不好画。高剑父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入画,示范画了一幅只有梧桐叶的画。
——为了回忆这则往事,我们在小院种了一棵梧桐树。没想到不久就有小鸟筑巢,正应了“凤栖梧桐”的传说。
李馆长巳举办过两次以《回家》为题的画展,力图联系岭南画派高剑父的海内外弟子。
也许,从纪念馆散发出无数金线,牵动着高门弟子们的心弦,让岭南画派的后人连成一片,或许正是朱琰内心期盼的美好图景。
烟火气市井气弥散的广州,有一间高剑父纪念馆,还有岭南艺术“瑰丽三宝”:岭南音乐、岭南画派、粤剧。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美在花城,美在岭南。
2023-1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