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寄给烈士的信 红色信仰永不褪色
学生通过手写信件寄托哀思。
工作人员整理市民寄给先烈的信件。
清明时节,一辆邮局车辆缓缓驶入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旁的广州市殡葬管理中心,送来一沓沓特别的书信,当中的大多信笺有着同样的目的地——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英烈墓前。收信人一栏,或是“寄银河烈士陵园烈士”,或是“寄叶欣烈士”“寄向秀丽烈士”“广州‘文总’六烈士”。
每一封书信的送达,都是一次思念的发生。面对在此长眠的五百二十多名革命先辈,这座城市的不少人将心中的敬仰和思念倾诉于笔端,当笔触落到纸上,思念便化作书信,成为这座城市祭奠英烈的方式之一。
日前,记者寻访给烈士写信者,了解这一沓沓特别书信背后的故事。
写信者:用一支笔 表达无限敬仰
4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看到了在西门口广场设立的“红棉邮筒”,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可以在此把对英烈的追思写成一封信,投入其中,以表思念。而另一边,一辆邮局车辆缓缓驶入,送来的是社会各界通过邮局邮寄到陵园的信件。经过分拣、分装、过塑后,这些信件也一一由工作人员奉送到英烈墓前。面对烈士墓碑,工作人员恭敬鞠躬,再将过塑好的信件,一封封轻放在墓前。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其中不少寄给烈士的信件,出自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之手。循着这一线索,记者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该学院团委书记徐喜春交流得知,给烈士写信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习惯。徐喜春告诉记者,“我们已和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有多次联动,开展送展到校、专题讲座、有奖征文、手抄报、烈士公祭等活动。今年,学院数十名学生延续往年传统,给烈士写下逾70封信。”李冬成是该学院2020级学生,也是给烈士写信的其中一名学生,他的信中,倾诉了缅怀和思念,也有传承前人碧血丹心的决心和信念。
“烈士们,不必担心你们的过往会在时间长河中暗淡。你们昔日战友伍乃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投身于宣传你们辉煌事迹,她的后人又传承了这一事业,如今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会肩负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让英雄流芳百世……”李冬成告诉记者,在给烈士写信前,自己已多年没试过手写信件,但这两年一直坚持手写。“每个字都是经认真思考后才落笔,更能表达我对烈士的尊重和敬仰。”
李冬成回忆,自己在曾参与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志愿服务时,遇到了一对老年夫妻,正在安放抗击非典英雄的墓碑前祭拜,“那一刻,我觉得,只要我们心怀思念,烈士们便一直都在”。
行动者:接力宣讲 传承红色文化
除了缅怀,还有传承。如果说,给烈士写信只是每年清明时节对缅怀和思念的一种单向表达,那么,学生通过一届又一届的努力,组建成稳定的红色引擎宣讲团,不断弘扬红色历史文化,则可以视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记者了解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于2016年与广州烈士陵园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共赢实践基地,对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进行常态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其中包括成立宣讲团,并命名为“红色引擎宣讲团”,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六届。
徐喜春告诉记者,红色引擎宣讲团面向工商管理学院全体本科生招募志愿者,成立以来深受同学们欢迎,2022年,第六届红色引擎宣讲团成员多达117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大家都会前往烈士陵园为市民宣讲先烈事迹、党史故事。李冬成对此颇有印象,“我大一开始参与清明志愿者服务,了解到了这个宣讲团的存在,师兄师姐们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历史文化,耳濡目染下,我也希望为烈士们做更多事情。”
后来,李冬成也加入了宣讲团,经历两个月培训后,已经能熟练讲述陵园每一个展区的内容、每一位英雄的事迹。
在徐喜春看来,大学生们向市民宣讲烈士建设国家而献身的事迹、情怀与担当,增强了他们对广州这片英雄的土地以及长眠在烈士陵园的英烈们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实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向互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