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人丨谭志明:坚守传统扎狮50载 免费授艺传承非遗文化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丽珍
图/受访者提供
将浸泡七天七夜晾干后的竹篾,用软纱纸扎成竹架,再经过顶嘴竹、中竹、扎额、加密竹等八大工序,连接起约1800个接点,一个狮头才能扎成。这项传统扎狮技艺,有人从少年到白头,坚守了50多年。
这个人便是佛山高明扎狮的代表人物,拥有百年历史的大胜利狮行第三代传承人谭志明。谭志明制作的传统狮头品质精良,多年来,远销至港澳台地区。如今,年近七十的他仍坚持亲手制作狮头,活跃在非遗文化传承一线,曾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佛山好人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坚守传统扎狮50余年
近一百多年来,谭志明家族一直从事扎狮、花灯、花炮等纸扎手艺。兴盛时期,狮行在当时作为县城的明城大街开设了5个店铺,拥有员工近50人。
受家族熏陶,谭志明10多岁便开始接触扎狮,至今已从事纸扎行业50多年。
扎狮头是一件急不来的手艺。泡竹篾要七天七夜;扎好狮头要等其风干;糊纸要糊一层干一层,才能继续糊下一层;彩绘更要用心细描……虽工艺繁杂,谭志明却耐得住性子,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每一项扎狮工艺,最是看重成品质量。
扎狮用的糊纸,目前只有在广西梧州生产的传统糊纸质量最好。如今,年近七十的谭志明仍每年不顾长途劳累坐车到200多公里外的梧州,只为采购最好的扎狮原料。
“别人糊纸用料只有2-3层的,谭师傅会用5层,他的狮头要比一般的耐用好几年。”谭志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不少客户留下深刻印象,产品也得到市场认可,远销至佛山周边城市甚至是港澳台地区。
在困境中坚持,免费传授扎狮手艺
谭志明祖传三代的扎狮,是高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
近年来,高明扎狮的老一辈传承人相继离世,目前谭志明是高明扎狮的唯一传承人。由于传统扎狮的工艺繁杂、耗费时间长、收入较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谭志明介绍,一个狮头售价约为1800元,扣除制作成本400元,不算人力成本,利润仅1400元。而做一个狮头耗时较长,像他这样的熟手师傅,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好一个狮头,一年最多也就产出12个,单凭扎狮这门手艺难以维持生计。加上工艺学习时间长,扎狮手艺的传承面临种种困难。
“无论再难,也不能让扎狮手艺失传。”凭着这份情怀,谭志明与妻子一直坚守传承扎狮手艺。他们夜以继日地扎狮头、做花灯,将这门手艺视为生命的重要部分。
而为了推广和传承高明扎狮,谭志明毫无保留地向他人传授祖传的扎狮手艺。几年前,扎狮爱好者谭秉祺登门拜师。对于上门求艺的外人,谭志明并未拒绝,而是乐于传授。谭秉祺在谭志明家附近租住下来,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顺利掌握了扎狮的基本技巧。
近年,在政府支持下,谭志明扎狮基地得到改造提升,成立了谭志明工作室和陈列展览室,并被列入“红色+非遗”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非遗文化体验以及开展培训学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扎狮,趁着暑假期间,谭志明工作室还组织有兴趣的青少年参与扎狮的培训活动。他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的传授,让传统扎狮手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