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态建设迈向新阶段 企业齐宣言共建绿美广东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婷、陈泽云 发表时间:2023-04-13 06:37
金羊网  作者:黄婷、陈泽云  2023-04-13
围绕如何推动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建言献策,“碳”寻绿美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解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陈泽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更要从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着手,由此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4月12日,由广东省林业局、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聚力绿美广东·共做碳路先锋”——第二届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生态峰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召开,相关职能部门、高校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等共赴现场,围绕如何推动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建言献策,“碳”寻绿美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解法。

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杜传贵,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以及来自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工商联、广州市工商联、广州交易集团、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中山大学等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高校学者、协会及企业代表等约180人出席了本次峰会。

以“绿美广东”为题眼开创新局

绿色新风起,岭南气象新。步入2023年,随着《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正式印发,广东生态建设迈向新阶段。从《关于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出台,再到广东省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的发布,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广东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当好示范的使命与担当。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杜传贵在致辞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经济总量连续34年保持全国第一的“排头兵”,广东在落实“双碳”目标上同样不甘落后,并以“绿美广东”为题眼开创新局。希望本次活动能进一步发挥抓手和牵引作用,带动社会各界投身“双碳”行动。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会上,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指出,目前,全省林地面积1.62亿亩,森林覆盖率53.03%,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已建成14个国家森林城市、1361个自然保护地,全省自然保护地数量、红树林地面积、林业产业总值均居全国第一。

陈俊光指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突出抓好绿美广东“六大行动”,充分发挥绿美广东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储碳作用,增强“双碳”服务功能,着力提升绿美广东的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林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研究和项目的开发,带动更多节能降碳技术的应用。

锚定“双碳”构建良性循环链条

谈到实施“双碳”战略的意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演讲中强调:“‘双碳’战略对于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教育方式转变、政府政策科学化、科学技术创新都具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作为经济大省和碳排放大省的广东,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也逐渐清晰。2021年底,广东率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广东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3月印发的《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

“双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优化能源结构、技术创新、碳排放交易等多个方面,需要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链条。活动现场,来自汽车、日化、家电家居、食品、金融等领域的多家企业代表联合发布“共建绿美广东行动宣言”,携手践行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未来,广东实施“双碳”战略、建设绿美广东应从何处发力?在圆桌会议上,专家学者、企业大咖、碳交易所从不同领域各抒己见。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文锋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的协同、“绿美广东”生态圈的协同和创新的协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会员合作中心主任张辰认为,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激励绿色环保的项目,让生态环境领域的建设成为一项更加可持续、更具有社会和市场价值的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

经济、能源植物撬动“双碳”产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无论是‘绿美广东’建设,还是实施‘双碳’战略,首先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4月12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峰会上指出,经济植物、能源植物是实现“绿美广东”“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植”得期待 “双碳”转型按下加速键

经济植物、能源植物如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陈勇表示,像油茶、水果、花卉、木材等经济植物,或者富含油、淀粉、糖、纤维的能源植物,具有能源开发、生态修复、食物保障、材料替代、观赏性、碳汇提升、氧含量增加等诸多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消纳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能源植物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对于农业绿色发展、土壤修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陈勇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可把能源植物转化成气体、液体、固体的生物燃料,以及电能、热能、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等,像上个世纪70年代引入国内的菊叶薯蓣就在医药工业、生物燃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代燃料乙醇是用玉米、小麦等淀粉类作物制备的,存在着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缺陷,而用农林废物生物质制作二代燃料乙醇有着转化率低、经济性差等问题,用菊叶薯蓣制备生物乙醇就没这些缺点。”陈勇表示,外国品种的菊叶薯蓣在引入后,经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育种改良,实现了品种的本地化,如今产量非常高、种植面积非常大。

能源植物的生态修复作用也不可小觑。陈勇介绍称,江西的定南县因稀土资源长期开采遗留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矿区,土壤酸化、沙化、养分贫瘠等问题较为严重,就是靠着能源植物实现了修复。“能源植物的抗逆性强、耐贫瘠,还有固碳、生物量大的特点,当地就通过能源植物的高效固碳修复、低碳循环利用,把原来酸化的土壤修复正常、还种上了许多经济作物。”

因“地”制宜 顶层设计下好“一盘棋”

如何有序发展经济植物、能源植物?韶关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能源植物碳中和产业园经验颇多。陈勇介绍,该园的建设思路是从种植示范到转化示范,再到功能产品、产业发展,建成一个纵向的全链条,主要种植了高值油料、生物质能源、生物炭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产业化方向的植物。

“像油茶加工产业链,油茶不仅能做油,它的副产物、废弃物都可以进行利用,它的种植条件也不苛刻。”陈勇介绍,油茶的茶粕、茶壳等都可以制取各种产品,其中,茶壳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培养基、生物炭、糠醛、木糖醇、低聚木糖,从茶麸提取的茶皂素可制造乳化剂、洗洁剂、饲料添加剂等,提取茶皂素后的茶粨可生产有机肥。

“我们发现有很多能源植物,既可以作为能源,也可以变成饲料,就视经济性来选择它的走向,做能源的经济性好就做能源,如果差的话就做饲料。”陈勇还提到,能源植物的饲料化需要大面积种植,像该园区就选取了构树、辣木、饲料桑、柠条等易饲能源植物进行规模化种植,并有一整套先进的技术做支撑。

陈勇建议,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要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科学规划、系统规划;同时,还要算清碳汇,统筹好省内的碳汇交易规则,用碳税、碳汇来代替过去的生态补偿、补贴等举措,做好各地协调发展、缩小差距。

跨界对谈心系绿美广东 “碳”路先锋倾献金点良策

在4月12日召开的第二届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生态峰会上,主题为“绿美新广东 ‘碳’寻新能量”的圆桌会议备受瞩目。专家学者、企业大咖、碳交易所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绿色金融创新等话题,多维度碰撞观点、建言献策。

周永章:要发力“碳足迹”等的核算标准建设

“当前,广东政府、社会层面都十分重视低碳,这对于广东落实‘双碳’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会上,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周永章表示,广东在绿色低碳转型上,总基调和步伐都迈得很稳。除了政府层面外,企业端和社会组织也都纷纷大力投入“碳中和”实践、“双碳”示范园区建设。在周永章看来,这些都是广东在落实“双碳”战略方面的亮点所在。

周永章介绍,在林业与碳汇结合方面,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无疑是成功的。截至2022年年末,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14亿吨,成交金额达到56.3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着力构建“1+1+N”政策体系,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周永章指出,在碳排放盘查和碳汇计量方面,在精准测量和大面积推广上,当前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还难以支撑。“此外,在‘双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思维还需进一步提升,‘碳足迹’‘碳标签’的核算标准建设应当继续发力。”

最后,周永章提到,要真正画上多种树和实现“金山银山”的等号,离不开“双碳”实践,“绿美广东”建设和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实现同样至关重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林寿明:以“六大行动”为抓手筑牢广东生态屏障

当前,绿色正成为广东发展的底色,如何实施生态建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林寿明表示,广东正积极主动地按照中央提出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方式,基于完善绿化空间、污染源治理、能源结构转型这三方面存在的难点和堵点,以“六大行动”为抓手,高质量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筑牢广东生态屏障。

广东森林面积1.43亿亩,全国排名第九;森林覆盖率53.03%,全国排名第五;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全国排名第十一;大径材林仅占森林面积0.03%……尽管广东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在林寿明看来,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对此,林寿明特别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二是实施森林经营,培育大径材;三是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开展林业碳汇资源监测。

据悉,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此前曾主持开发了中国首个林业CCER项目——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林寿明表示:“这不仅能助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使得林农进一步增收致富,也为生态产品价值探索创新了路径。希望能在更多地区推广并实现林业碳汇交易。”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颖琳

许文锋:“两山论”为绿色金融创新提供指导思想

在圆桌会议环节,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文锋作为金融行业代表分享了如何通过绿色金融的创新,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他表示,创新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指导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华财险在助力建设“绿美广东”中的创新指导思想,公司还将中国式现代化中包含的人与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他表示,中华财险的工作具体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创新,去年中华财险在广东全省为1687棵古树名木提供了超过5000万元的保障;为1万亩油茶提供了超过5000万元的保障。此外,还提供了野生动物致害保险、林下经济以及岭南特色水果的保险等。

二是科技的创新。现在科技的发展非常快,在服务广东林业保险方面已经广泛应用无人机以及低空卫星遥感技术,为森林火灾提供防灾服务。5G物联网的应用也逐步兴起,就在4月11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通过中华保险应用5G的技术以及物联网的技术,为海洋牧场以及淡水养殖提供保障。

最后是模式创新。“绿美广东”形成生态圈后,“保险+融资”的创新,“保险+期货”以及“保险+防灾减损”的创新,可以汇集多方力量形成共赢。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张辰:林业碳汇为守好“绿水青山”提供市场化激励

作为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所之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广碳所”)在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上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接下来又将如何激活林业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广碳所累计成交林业碳普惠502.48万吨,成交金额1.15亿元,为林业碳汇项目业主创收约4000万元。”在圆桌论坛上,广碳所会员合作中心主任张辰介绍道,林业碳汇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增绿扩绿,为守好“绿水青山”提供市场化激励。

什么是林业碳普惠?记者获悉,林业碳汇交易俗称“卖空气”,即通过委托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是一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多方共赢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可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企业自身相应的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而各林场或所在地又可获得碳汇收益。

张辰介绍,近年来,广碳所一方面持续为林业碳汇等生态产品项目提供更多市场化的价值和变现的渠道,另一方面则在持续推进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为更多生态产品,如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社区绿化等提供可核证可交易的平台服务,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蓄势赋能。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胡泉 吴江 李艳文 刘佳宁 孙晶

策划/统筹:张爱丽 黄婷 程行欢 钟凌瀚

执行:陈泽云 胡彦 黄颖琳 许张超 杭莹 吴珊 孙绮曼 庞倩影 蓝景然 彭勇 涂振涛 成家琪 郑泽宜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