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康·粤来粤好】民宿共享,产业共振——脱贫路上,梅州漳北村走向诗和远方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智祥
走在铺满金色稻意的小路上,蜿蜒的木阶在前方若隐若现,四周围绕着书堂般的隔间民宿;登屋顶俯瞰,人与自然如同幅锦绣。在这里,游人赏景、学研、乐摘、悠居,仿佛迈入人间的诗和远方——这里便是坐落在闽粤赣交界处的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梅州首个“共享民宿+旅游”产业扶贫示范村。
漳北村的共享民宿项目,是游客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11月2日,记者跟随“脱贫奔康·粤来粤好”网络主题采访团队的脚步,来到梅州市漳北村展开调研,看漳北人民如何打造美丽家园,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奔康。
民宿共享,农村建设 “梅州速度”推进高效扶贫
郑春桃是漳北村禾肚里稻田民宿的创始人。看到稻光尽野的禾肚里农村生态建设项目在村里得到快速壮大,村民的脱贫致富梦逐步实现,郑春桃回归田园、振兴美丽乡村的愿景再次涌现。“禾肚里一年可以接待30万人,项目收益蒸蒸日上。当地贫困户非常支持我们‘共享民宿+旅游’的理念,一方面主动提供家中空余的民宿床位并以五五分成获益,另一方面愿意来到这里工作获得劳动收入。”
美丽乡村脱贫梦,实现在铺满金色稻意的小路上
记者了解到,漳北村作为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定帮扶村,系统谋划乡村振兴之路,重点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值,全力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据了解,省市场监管局因地制宜,大力推动漳北村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当前,利用闲置的漳北公学校舍首期投入2000万元打造的禾肚里稻田酒店已在高效运营,省市场监管局出资100万元入股,每年可分红7.2万元。此外,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帮助农户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累优质客源,通过广东省个体私营企业系统线上线下的推广运营,在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帮助销售农产品。在这一套“组合拳”的带动下,产业在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更能为村集体带来近5万元的增收,加上其他集体收入,村集体年收入可达32.5万元。
产业共振,多措并举 五大脱贫工程引领乡村振兴
“大埔所有的村向漳北对标对表,漳北怎么做大家就怎么做!”这是大埔县委书记对漳北村脱贫攻坚的创新给予的充分肯定。优化物质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漳北村做好特色精品示范及乡村振兴引领的重要环节。据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介绍,解决好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就是扶贫队伍的当务之急。
今年8月份,包括漳北村全村在内的西河镇619户实现全部脱贫,背后离不开帮扶单位、村镇党委的群策群力,开展五大脱贫工程真抓实干,让发展惠及每一位贫困户。
在就业帮扶的带动下,60岁的贫困户张伍英解决了基本生活难题
首先,注重产业发展。村两委和帮扶单位工作队通过创建广东省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制定发布广东天然富硒稻谷标准、申报西河香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促进了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
其次,紧握就业扶持。漳北村着力组织南粤家政培训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村民通过考试拿到资格证书,推荐就业。在就业的带动下,2020年上半年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00元以上,高于县核查要求标准4530.5元以上;其中有3户在4600-5000的区间,另有11户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6000元以上。
再次,稳固民生保障。村委群策群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既要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又要强调饮水安全从源头抓起,更要实现人居环境的焕然一新——即在基础设施推进的同时,加大漳北村的村容村貌微改造,推进生态民居的美丽庭院改造计划。
不仅如此,做好公共服务基础提升,依托党建引领落实固本强基,同样是漳北村推进脱贫攻坚所不容或缺的重要环节。
党建引领在漳北村的脱贫奔康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漳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蔡若夫认为,“帮扶要立足长远,制定标准稳抓落实,优化乡村治理,壮大蜜柚、稻米、烟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并且完善基础设施为发展旅游打下基础,进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