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龙舟忆文化,广州微电影《龙舟最有戏》线上首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受访者提供
“就地过端午也可以热热闹闹的,虽然暂时不能看龙舟赛、尝龙舟饭,但我们还可以在家里云端观赏龙舟戏呀。”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龙舟剧·微电影版”《龙舟最有戏》的制片人邓筠昭向记者表示。
6月12日,农历五月初三,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剧·微电影版”《龙舟最有戏》线上首映直播分享会于“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展开。活动特别邀请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家作为嘉宾,通过传统文化传承保育和艺术创作等不同维度的分享,带领观众深入了解龙舟文化,领略岭南非遗的魅力。
微电影承载端午传统民俗
记者了解到,“龙舟剧·微电影版”《龙舟最有戏》讲述自小随父亲移居澳门的车陂后代苏为航,渴望返乡探索父亲和故乡的故事,以晴川苏公祠的家族故事为主线,揭开一代代车陂人艰苦奋斗的发展史。
“在传统的龙舟习俗当中,除了大家熟知的龙舟赛外,端午期间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如采青、招景、游龙、龙船饭等,这些传统民俗成为留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是新都市留住老乡愁的珍贵纽带。这些都在《龙舟最有戏》作品有生动呈现。”邓筠昭表示。
据悉,《龙舟最有戏》是2019年“龙舟剧·祠堂版”的延续。编剧董越认为,相较于“龙舟剧·祠堂版”,微电影中角色矛盾更激烈,表演则更为含蓄,更多地表达的是人物内心的纠葛。“单看故事情节,大家可能认为微电影版是祠堂版的‘前传’,但我更愿意称其为同频作品,更像是祠堂剧的一个深层剖析。”董越说。
此外,董越表示,从剧场版到微电影,首要的挑战是需要改变观影关系。在观看祠堂剧时,晴川苏公祠的千年气息早已感染观众,“舞台”与观众距离很近,演员一挥手,身上的汗水甚至都会撒到观众身上。而由于微电影无法令观众实地观看,屏幕的相隔也让体验感有所减弱,因此需要更加细腻的表演、精炼的台词和精巧的镜头剪辑体现文本背后的深意。
哪里可以看到微电影?记者了解到,为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政策,原计划的线下放映活动已暂停,但主办方正筹备面向来华留学生、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线上观影与分享活动。同时,该片已正式上线各大视频网站,广大市民朋友可以在平台上搜索观看该微电影。
继续深挖岭南文化
主创向记者透露,接下来会继续深挖蕴含在车陂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龙舟最有戏》剧中年轻的主人公苏为航的视角见证新中国建设的硕硕果实,也会回溯苏为航的父亲苏身茂的青春往事,追忆那些奋斗的年代。
同时,基于日前的深入调研和访谈,团队计划围绕着整个岭南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故事IP,以古村的真人真事作为故事创作的背景,以龙舟、龙形拳、醒狮、乞巧等非遗文化为线索,建构岭南非遗文化的艺术作品矩阵。
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龙舟最有戏》监制苏志均表示,此前计划以龙形拳为主题的祠堂剧项目由于疫情而暂停,但剧本创作已基本完成。一句“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引领着车陂龙形拳传承上百年,背后动人的故事,将在未来通过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
“像‘龙舟剧·微电影版’中特别邀请广州文旅推广大使、影视歌三栖艺人梁山山友情客串,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文化传承与非遗活化的行列当中,”苏志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