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千余馆藏再现革命激情岁月
馆藏红军用过的物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馆内设计如窑洞,红军用过的草鞋、搪瓷水杯、脸盆、步枪,记录了开国大典等珍贵史诗的报纸原件……在深圳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馆藏上千件珍贵文物,顺着时间的脉络,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和红色历史。该馆也是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中唯一一个非官方的、由民间个人自发筹建的红色博物馆。
“静态展示+动态体验”相结合
进馆后八路军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楼梯墙面上贴着红色革命时间轴,沿着时间轴拾级而上。展馆大厅造型还原了延安窑洞。馆内共分四个展区:红色历史、红色英雄人物、深圳革命史、红色雕塑展区。展陈文物主要包括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红色文献、革命实物等,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新青年》杂志原件、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纪念章、省港大罢工传单……沿着馆内时间线,可以看到一份份具有较高史料研究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展品。展厅内,红军长征时使用的油灯、自制手雷,1933年红军干部使用的铸有五角星的砍柴刀,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使用的手榴弹,华东野战军临时党员证,1948年的入党申请书,《义勇军进行曲》第一版黑胶唱片等一批批珍贵历史文物一一展现,其中不乏一些已成为孤品的珍贵文物。据了解,该馆于2019年获批成立、正式开馆,许多珍贵藏品成为党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填补了华南地区党史研究的空白。
除了静态展示,馆内也有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记者到馆当天,正有团队来馆参观,清代手摇留声机播放着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于1935年录制完成的第一版黑胶唱片《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让来访者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馆内一角,访客还可以参加“永不消逝的电波”发电报体验活动。
此外,博物馆还不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培养了一批小讲解员,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体验历史,最后向其他参观者讲述历史。该馆着力打造融文物、史料、科普、研学为一体的文博基地,逐步搭建起对外交流平台。
多方溯源论证文物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所有的文物均来自馆长肖成洲二十多年来的个人收藏,馆内装修也是由其自己设计。获批成立后,该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我出生在梅州大埔,那是一片红色热土。我从小就热爱红色历史。小时候家里穷,到了广州读大学后,我用课后和寒暑假的时间打零工赚钱,慢慢攒钱开始收藏红色文物,最早从钱币、邮票开始……”大学毕业后,肖成洲到深圳工作,从基层做起,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二十多年来,这项爱好牵动着肖成洲的喜怒哀乐,“有时候听到哪里有一件文物,会开心、激动得睡不着觉,不惜出国去看。当然也遇过骗子,十分心酸。后来有了互联网,可以通过网络来鉴别和交易,才稍微方便了一些。”除了前期四处搜集线索,拿到文物后,肖成洲还严谨地去验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11年前,肖成洲在机缘巧合之下收藏了华南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多年以来,肖成洲通过各种“蛛丝马迹”以及探访专家,溯源探索证实了这面红旗的真实性。这面五星红旗套旗杆边缘里,有蓝色笔所写“光德学校49-50”字样,49-50应该是1949年至1950年期间使用的标识,而光德学校操场正是举行升旗仪式的地点。与五星红旗同时收藏的还有一台老缝纫机。在其面板底部发现毛笔字写印记“钟原1949”字样和5个五角星符号。钟原是大鹏地区第一批共产党员,出生于大鹏王母圩的钟宅,而钟原妹妹就是参与制作五星红旗的几位女同志之一。通过多方党史专家认证,这面五星红旗于近期被证实了“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