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个自然村,村村有村史!黄埔区1200余人著成500万字《黄埔区村史》丛书

来源:金羊网 作者:柳卓楠 发表时间:2022-05-06 23:48
金羊网  作者:柳卓楠  2022-05-06
目前黄埔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侯梦菲

通讯员 徐洁芹、范敏玲、胡琼

346条自然村,村村有村史。5月6日,广州市黄埔区在萝岗钟氏大宗祠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该区村史编修成果《黄埔区村史》丛书。目前黄埔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

《黄埔区村史》丛书共33册,全书共计500多万字,穿插各种图照1100余幅,以实录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黄埔区各村的历史演变、风俗民情、文物古迹、重大事件等。记者了解到,参与《黄埔区村史》丛书编修共1200余人,其中90%以上是黄埔区各村村民。在村史编修过程中,还揭开了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千名村民成为“寻根留史”的主人翁

黄埔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南海神庙、玉喦书院、四时陈公祠、黄埔军校......据统计,黄埔区有革命文物35个,不可移动文物45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古树名木5208棵,是全市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系统最多的区。

今年2月,黄埔区委召开村史编修部署会,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工作。在“寻根留史”的过程中,村民成为编修“主人翁”。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介绍,本次参与黄埔区村史编修共1200余人,其中90%以上为各村村民。

萝岗街是黄埔区内首个制定编修方案并交付村史成稿的街道。街道与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大学合作,创新采取“群众口述,专家记录”的全民参与模式进行村史编修。“村史的供稿人不仅限于年事高、辈分高、学问好的村民,而是扩展到每一位有故事、有想法、有经历的村民,不错过任何一条线索,人人都是‘寻根留史’的主人翁。”萝岗街道二级调研员边文革说。

在文冲街道,17位平均年龄超80岁的老人主动请缨,驻点社区近一个月参与村史编修。“村史由村民自己编写,这就是一个挖掘历史文化的过程,也是普及历史文化的过程。这样的村史,村民读来油然而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胡巧利说。

村名由来、地理环境、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宗族姓氏、古今人物......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黄埔区17个街镇346条自然村全部完成村史编修。

村史编修揭开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重溯历史,往往有新的发现。此次村史编修首次系统总结了全区村落资料,也揭开了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历史故事。

位于长洲岛的深井古村有着700多年历史,是我国对外开放、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早的地区之一。“我们在追寻‘海丝’文化踪迹和探寻深井村水上居民本源方面,发现了新的村落历史文化基础。”长洲街道深井社区党委书记蓝志帮介绍,深井村现有三个原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的片区,这些居民与江浙一带水上居民同源,但具有珠三角“疍民”特色。街道编修小组收录了历代学者对“疍民”来源的论述,访问了上岸定居的“疍民”后代,还挖收录了数首“疍民”中世代流传的“咸水歌”。

如深井村一般,每个街道、自然村都竭力在村史编撰过程中,讲好历史故事。《黄埔区村史》丛书纵述历史,横陈百科,全面客观记录黄埔区各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此外,丛书还着重把各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的亮点作为大事记记录下来,凸显村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村史编修完成后,接下来将用活用好《黄埔区村史》丛书,一方面打造富有黄埔特色的乡愁旅游文化线路,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配合街镇全面推进村史馆、村史室、‘村史文化墙’建设,促进村史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课堂。”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说。

编辑:吴方舟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