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白鹅潭畔广东“三馆合一”项目进入后期施工!粤文化硬件建设备受瞩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五月初夏,珠江水暖。经过1000多个日夜建设,广州白鹅潭畔一座文化航空母舰渐具雏形。
“‘三馆合一’工程将使广东公共文化硬件再度回到全国前列。”5月18日,国际博物日之际,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实地走访广东美术馆新馆建设现场,同行专家发出如上感慨。
两周前,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主题混凝土结构目前已全面封顶,进入幕墙施工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三个满载艺术的方形宝盒层叠铸就时代文化巨轮,融合自然山水形态抽象写意与理性几何化建筑手法,描绘出“云山珠水”。
据悉,“三馆合一”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团队操刀设计,总用地面积约为7.5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4.45万平方米。其中,高78.2米、地上共11层的美术馆主体结构于5月6日施工完成。
文化专家现场展望广东文化发展
“‘三馆合一’的立项推进,离不开《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契机。”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回忆道,“当时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超过五百件,但回到广东巡展时,由于场馆条件原因,只能展出三百多件。自己的东西都无法完整呈现,令我们大受触动。”
“‘三馆合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彰显了广东文化雄厚的积淀。”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表示,博物馆、美术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广东应参考世界知名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设案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由此建设与自身经济地位相匹配、彰显文化强省特色的“大馆”。
在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王永看来,25年前,广东省内博物馆、美术馆建设集中“爆发”,令广东公共文化设施一度引领全国。
1997年,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先后落成开放,随后广州艺术博物院建成,并成为全国唯一“双料”馆——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又是国家重点美术馆。
拔地而起的文化硬件,体现着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由此聚集吸引着全国人才。年过八旬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他刚到广东,目睹广东美术馆等全国领先的场馆建设,真切感受到了广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坚定了其留在这片热土发展的决心。
近年来,广东文化硬件建设备受瞩目。2020年12月,历时十数年建设的广东画院(新址)正式启用;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进行。
新馆启用,不忘老馆
新馆启用日近,广东美术馆老馆的使用也成为业界专家关注焦点。
“现在我们的文化设施不是太多,而是依然太少。”许钦松认为,有了新馆,不能忘了老馆、丢了老馆。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也认为,两个场馆的功能可以错开,探索不同定位,为公众提供更多元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保留老馆也可以让后来者直接看到广东文化发展的步履痕迹。
林蓝则建议,美术馆均衡发展可以成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之一。目前,广东绝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广州与深圳两市。“广东应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等化,加大力度支持在粤东西北地区建设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场馆。”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新馆落成将成为全国及至国际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而二沙岛老馆可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打造专题固定陈列展等,反映广东美术走在全国前列的辉煌历史。“两个场馆各司其职,努力成为岭南文化自信的新在场,广东艺术的新客厅。”
广州艺博院新馆也初现端倪
记者还注意到,位于广州塔以南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外部的一些棚架已经拆除,壮美的外观也初现端倪。
作为广州市“三馆一场”“一馆一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其设计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为主题,建成后如同盛开的红棉立于水中。日前,其“花形”“花瓣”颇具雏形。该馆秉承“梳理藏品、挖掘藏品,为新馆开展做筹备工作”的系列展览“艺海藏珍”已经全部在现址展出。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平透露,艺博院的搬迁工作将在年内展开。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