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文/沈婷婷
图/王磊
什么是幸福感?
——深圳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交付使用,市民段先生说:“这一片以前还是工地,去年小孩就能有学上了,别提多开心了。”
——夜深人静的深圳,总有一束灯光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在深圳完成第三次备战司法考试的“法考哥”说:“深圳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是给迷茫的人一个精神的归宿。”
——早起到莲花山上晨练,周末在绿道跑步,趁春光约上好友攀登梧桐山,来深六年的设计师段先生说:“深圳的生态环境太好,绿水青山不仅养眼,还能用之于民,太幸福了!”
城市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在市民的眼中,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在一个个真实而温馨的变化中。这些年,深圳在教育、文化、生态等民生建设领域持续发力,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全力描绘属于深圳的民生幸福画卷!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进优质教育“遍地开花”
去年交付使用的深圳市格致中学,校园建筑布局通透明亮,结构清晰,设计尊重周边建筑与环境,建筑立面以横线条为主,犹如悬挑的峭壁一般,坐落在龙华区新区大道上,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渗透性高且空间丰富的架空公园……
教育是民生之首,学位建设是其中重中之重。深圳教育高位谋进,吹响学位建设攻坚战的冲锋号,努力形成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良好态势,持续增大基础学位供给,跑出了基础教育学位扩容“加速度”——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78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面对学位不足的民生关切,深圳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办法,建设坪山高中园,着力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近年来深圳人口增速快,就学压力逐年增加。为破解学位不足短板,深圳以空前的力度,加速建学校、增学位,回应市民关切。
深圳市委、市政府曾研究出台的《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学位超百万个。其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幼儿园学位14.5万个,被市民称为深圳教育史上的“超级工程”。
按计划,去年深圳开始实施“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学位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去年10月,全市共有130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约12万个。其中:公办普高9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60所,幼儿园61所。
短时间建成这么多学校,办学质量怎么保证?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表示:“新建校要成为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新生力量,这就要求新建校要跨越艰难摸索的起步阶段,开门就是好学校。”
一所所学校从纸上蓝图变为现代化校园的背后,是深圳举全市之力,各部门联动,专班推进换来的。“十三五”以来,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约3560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居全国领先水平。
打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夜深人静的深圳,一个在读《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穷游女孩儿静静地享受属于她的阅读时光。4月22日至2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六集纪录片《书店,遇见你》的第三集,讲述的是深圳书城中心城24小时书吧的故事。
被称为“法考哥”的陈世豪就出现在纪录片中。从2021年7月起,他在24小时书吧开启了“以书店为家”的学习模式。不仅是“法考哥”,深圳的这个24小时书吧承载了许许多多怀有梦想的人。这已经不是24小时书吧第一次登上央视。2020年12月31日,央视新闻网跨年节目《年轮2020》当天的直播中,主持人白岩松对观众说:“深圳近乎是全国阅读推广最好的城市,可以不加之一。在深圳,跨年夜近23时出现这样的阅读场景不足为怪。”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4月22日晚,这句话出现在深圳京基100大厦、平安金融中心、汉国中心等多处地标建筑上,夜空中为阅读亮灯,展示深圳对阅读的崇尚与礼赞。
在《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2》中,有以下数据值得关注:2021年,深圳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5.4%。综合阅读时长为92.58分钟,每天超过1.5小时,年综合阅读量为20.85本。深圳有80.8%的家庭有藏书。在有藏书的深圳家庭中,纸质图书藏书平均为33.24本,电子图书的藏书量为25.14本。
深圳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铆足了劲。2013年10月,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全球城市在全民阅读领域的最高荣誉,深圳是迄今世界上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城市。深圳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今已建成“千馆之城”。截至2021年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1039家,深圳还被誉为“书店之都”,目前,深圳已完成建设6座超3万平方米的大型书城与近50家遍布全市的特色书吧。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为深圳文化强市描绘了一张“施工蓝图”,提出要建设“四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这样的景象在深圳十分常见。《2021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报告》是全球首个针对城市环境工作对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影响效能进行评价的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
目前,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茅洲河、深圳河国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市民在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4月18日,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最高奖项——深圳市第19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中,《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城市设计》获得唯一的金牛奖。“山海连城计划”是深圳在2020年首次提出的规划,目标直指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和“双区”建设的时代使命。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公园城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新建改造公园20个、碧道270公里。
近年来,深圳围绕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陆海统筹、开放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海洋经济产业已逐步成为深圳的支柱性产业。2021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更是高达30.9%,创近年增速新高。
深圳依山傍海,自然条件优越,有着良好的户外活动氛围,拥有数量庞大的户外运动人群。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加强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建设,以纯生态方式打造一批精品远足径,让市民更好参与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山海美景。
连续多年,深圳把公园建设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2021年,深圳公园总数达1238个,而深圳早在2019年就提前完成“千园之城”的建设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
“双区”建设过程中,如何营造更美好宜居的家园?这是深圳一直在思考的课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这个目标,需要山、海、城相依的城市格局来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