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海洋“国宝”共享绿色红利 “红树林之城”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丹阳、许悦、丁玲 发表时间:2023-04-14 06:21
金羊网  作者:王丹阳、许悦、丁玲  2023-04-14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红树林之城”广东湛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风光,从远郊到城市中心,让人心醉。

总书记金句——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许悦 丁玲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红树林之城”广东湛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风光,从远郊到城市中心,让人心醉。特别是原生态的红树林,郁郁葱葱,连绵数公里,“只此青绿”成为蔚蓝海洋与红褐土地之间最动人的颜色,被誉为“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考察时,来到位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这里是数百种生灵的美丽栖息地

树上白鹭翔集,树下鱼虾聚集。4月12日,羊城晚报记者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金牛岛乘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天蓝海阔,连片的红树林是众多生灵的美丽栖息地。

世乔村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西南面,连片红树林面积达3000多亩,是离湛江市区最近的大片红树林保护区之一。在前往世乔村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路上,记者看到一句标语:“守护红树林海洋湿地,建设绿美碧海家园”。守护红树林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个共识。

如果说中国红树林看广东湛江,那么湛江红树林的一大看点就是麻章金牛岛。据介绍,湛江共有26种红树植物,其中金牛岛就拥有10种,是该市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

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部分淹没,仅翠绿的树冠露出水面,大量海水生物洄游歇息;退潮时,红树林下的隐秘世界才显现。

生物学意义上的红树林湿地,存在着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涵养着红树植物、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植物,有鱼类、鸟类、昆虫、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等。

作为“海洋卫士”,红树林可以涵养水土、防风固岸,为众多濒危物种提供绝佳的栖息空间。

而将视野放入更广阔的空间,包括世乔村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在内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逾2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沿雷州半岛1556公里海岸线间断性分布,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典型的海岸自然景观等。

据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资深红树林专家张苇介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6种,主要树种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鸟类18目48科312种,包括勺嘴鹬、东方白鹳、中华风头燕鸥、遗鸥、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全球珍稀水禽,是广东省重要鸟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开创广东省鸟类环志工作先河,成功为1只全球极危水鸟——勺嘴鹬进行了环志,这是湛江红树林首个国际环志编码。

湛江红树林资源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在地球上的不少角落,珍贵的红树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湛江有着广东三分之一的海岸线,更占据了广东近八成的红树林面积,成为当之无愧的“红树林之城”。目前,湛江共有红树林资源6398公顷,占全国的23.7%,不仅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拥有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湛江自1990年开始保护和修复行动,大片红树林复绿重生。1997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21年,保护区管理局实施的“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绿色”更是湛江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湛江市委书记刘红兵在发言中表示,湛江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全力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还特别提到:要突出港城特色,深耕海洋牧场,唱响海上牧歌,建设“红树林之城”,打造绿美广东新亮点。

近年来,湛江以建设“红树林之城”为抓手,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大力推动红树林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深度融合,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经济价值,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我们的保护工作是方方面面的。”作为资深红树林专家的张苇告诉记者,红树林保护还与社区发展、科普教育相关。

近年来,该保护区充分利用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优势,建立了红树林宣教中心以及高桥、九龙山两个红树林野外自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红树林科普教育活动,并先后建立十二所红树林环境教育试点学校、五所湿地实验学校,开展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培训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红树林保护)真的不单单是保护区的工作,也是需要政府部门、公益团体,还有老百姓共同参与的一件事情。”张苇说。

根据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年,广东营造和修复红树林的面积全国最大,其中修复面积2500公顷,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营造面积5500公顷,比其余四省区(福建、海南、广西、浙江)加起来都大。

诞生全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

除了具有保护、研究、科普教育等作用,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高效的碳汇”,它们将大量的碳封存在土壤、树叶、树枝、树根等部分的内部。因此,红树林还可以直接“点绿成金”,其蕴藏的“蓝碳”价值正逐步被发掘。

通俗而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被称为“绿碳”,而“蓝碳”则是指海洋生物捕获的碳,其中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等特点。

中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就源自湛江红树林。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三方联合签署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购买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

此前,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

据参与该项目的张苇介绍,定价当时有两个标准,CCB标准和VCS标准。CCB标准是对项目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重效益的认证标准,属于一项附加标准。达到CCB标准,意味着在碳交易时会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在CCB标准下,我们承诺碳汇的这笔收入,用于社区老百姓,帮助他们提升生活生产水平,反哺到红树林周边社区的居住生活上。”张苇说,保护区也一直在从事社区发展的工作,就是因为有很多周边的老百姓依赖红树林生活和生产,所以当红树林被保护起来了,可能对他们的生活生产有一定的限制。比如为村民修建道路,方便他们出行,同时方便巡护,还给村子里安装了路灯。

“大家共同做事后共同来享受,红树林保护好了,生态变好了,带给大家的绿色红利共享。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张苇说。

回访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

为总书记讲解红树林感到无上光荣

“我是亲历者,内心会更激动、更澎湃。(总书记的到来)对所有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的从业者来说,这都是很强的激励。这让我感到无上光荣。” 4月12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了解当地加强红树林保护情况,担任现场解说的正是张苇。

总书记非常关注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到红树林里关注的不仅仅是植物,还详细询问了其他动物资源的情况。这给张苇留下深刻印象。张苇说,看到自己和同事们一直努力的事业得到总书记的关心,最是让人感动。

秋茄种子与候鸟迁徙通道

4月春天,正是湛江红树林里常见的植物秋茄的结果期。秋茄的果实形状像笔,成熟后跟细长的绿色茄子非常相似,因此有“秋茄”之名。

在金牛岛红树林的游船上,张苇向总书记详细汇报红树林神奇的特点和“胎生”特性时,手里拿的正是秋茄种子。随后,总书记从她手中拿过种子,兴致勃勃地观察。

所谓“胎生”是红树林植物的特性。以秋茄为例,当秋茄的果实还挂在树上时,种子已长出胚根。果实落下时,尖尖的胚根会插进泥土内。如果落在海里,能浮水的种子会随水漂流,待退潮时跌在泥土里便争取时间生根生长。

为什么会准备秋茄的种子?张苇解释说,因为秋茄是“当季植物”,现场也能看到秋茄的挂果。所以她就提前准备好,可以近距离向总书记汇报。

而在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的栈道上,张苇则向总书记汇报了湛江红树林资源的情况。她回忆,当时正好是涨潮时,总书记问起水底下都有些什么,她就汇报说,底下还有丰富的鱼虾蟹贝。

此外,红树林还有特别丰富的鸟类资源。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

“当时总书记问我,湛江这里是迁徙鸟类还是留在当地的鸟类多?我就向总书记汇报说湛江所处的这条迁徙通道,是鸟类迁徙候鸟数量最多的一条。”

“芦苇”女孩扎根红树林20年

“我一开始非常紧张,见到总书记后,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脸上一直挂着微笑,我就没那么紧张了,镇定自若地开始汇报情况”。完成解说任务后,张苇给远在贵阳老家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不久后,总书记考察湛江红树林的现场视频被媒体广泛报道,张苇的妈妈更是自豪地把这些视频转发给身边的人。

很多人见到张苇,第一反应就是她的名字似乎注定会跟湿地、跟红树林有缘。其实,名字里也有妈妈对她的人生期望。

“我妈妈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是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她眼里芦苇就是一种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不挑地儿,哪都可以长的植物。”张苇说。在妈妈的认知里,就是期望她像芦苇一样,不论扎根在哪都能长得好,在哪都能生命力顽强,“遇到春天,就要生根、发芽,而且越长越好”。

20年前,张苇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就来到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97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时,保护区急需人才。

2001年,我国与荷兰合作开展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要与外国专家对接,工作人员要学习环保知识与理念,英语成了必备技能。

凭借良好的英文能力,张苇逐渐脱颖而出。因为要跟外国专家交流学习,不仅开会是中英双语,连每周的工作汇报也要中英双语。

在红树林里工作后,张苇越来越多感觉到红树林的保护,不只是保护植物,更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她读研究生的方向选择了森林保育。“我所学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越干越有兴趣。同时这也是国家很重视的一件事。”张苇说。目前,她正在着手完成论文,论文的题目是红树林病虫害等方面的科研监测。

红树林里总有新鲜事

在红树林工作的前十几年,开展野外调查对她来说也是家常便饭。现场的调查要扛着各种仪器设备,每天脚踩泥土,钻进红树林里,有时在海里面一走就是一天,没有情怀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

“2017年总书记视察广西的时候曾经看过当地的红树林,这次又到湛江视察红树林保护,这让我们对职业越来越有荣誉感、自豪感,也觉得工作上越来越有底气了。”张苇自豪地说。她告诉记者,总书记强调“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有相关的红树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以对未来的工作也更有信心。

“接下来,我们将用更科学的手段,对红树林进行精准管理,努力提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让更多的物种能够在湛江红树林里面栖息安家,让红树林有更稳定更和谐的生态系统。”张苇说。

作为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的80后,从山到海,在扎根湛江红树林20年后,张苇说保护红树林的工作正在接力传承。从70后、80后到90后,一代代年轻人正用青春、汗水为之努力奋斗。

“说实话,扛着机器在外面走,几十年守在红树林里,对于我的同事们来说就是日常要做的事。”张苇动情地说,“支撑大家守在这里几十年都看不腻的原因,就是红树林里总有新鲜事。”

数说

●总体面积大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资源6398公顷,占全国的23.7%,是全国拥有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生物种类多

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6种。

鸟类从2007年的194种增加到2022年的18目48科312种。

●保护力度大

截至目前清退岭头岛红树林核心区养殖塘410.5公顷,异地增补核心区养殖塘714.7公顷,共管实验区内养殖塘4575.96公顷。

“十三五”期间保护区新造红树林5700亩,封育补植18900亩;2022年营造红树林面积230亩。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