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纱龙:流光溢彩五百载 潜跃翻腾技艺高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卓栋、马勇、彭纪宁、江宣、谭耀广 发表时间:2021-10-13 07:01
金羊网  作者:陈卓栋、马勇、彭纪宁、江宣、谭耀广  2021-10-13
江门市蓬江区通过进校园、讲故事、演技艺等方式,让孩子们学舞龙、扎龙,使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夜幕下表演的荷塘纱龙,流光溢彩、栩栩如生 李伟杰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马勇 彭纪宁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腾跃九霄、流光溢彩、变化多端……荣获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舞蹈类金奖的群舞《纱龙飞天》,尽得荷塘纱龙的神髓,也让更多人加深了对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了解。近年来,作为荷塘纱龙的发源地,江门市蓬江区通过进校园、讲故事、演技艺等方式,让孩子们学舞龙、扎龙,使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古老纱龙融会贯通

龙跃荷塘五百载。荷塘纱龙协会负责人李锦初介绍,荷塘镇早在宋代已有舞龙习俗。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当地村民便以舞龙的形式祈求平安、农业丰收,后来逐渐演变为当地的一种习俗。当时龙的制作也非常简单,主要是用秆草、竹子等材料制作,龙体用竹木扎成,头、身、尾由四条粗绳连接,用布包裹龙身。

明代初年,荷塘篁湾举人李唐佐任四川候补县官,对当地耍龙灯很感兴趣,回乡后以四川的龙灯作参考,发挥壮大本地的“游龙”形象优势,融合四川“彩龙”玲珑活泼的特长,扎成“纱龙灯”。舞技取四川“彩龙”的滚、缠、盘等款式演变,赋予纱龙矫健威武、花式灵活多变的特点。荷塘纱龙自此“出世”,至今已有500多年。

20世纪20年代,荷塘乡民李育颖提议将荷塘纱龙进行改进。由此,龙身开始披薄纱,以红、黄绸作鳞,红、绿绸作裙,贴金绘彩,显得高尚纯洁,色彩瑰丽,玲珑剔透,轻巧灵活;同时,为了提高纱龙晚上表演的效果,龙身内点燃防风、防滴的特制蜡烛,舞起来烛光闪耀。居高临下观看,大有“展翅欲凌三级浪,昂首直上九重天”之气概。

灵动套路独步江湖

荷塘纱龙屡经改进,融合古今中外各种舞龙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李锦初介绍,荷塘纱龙的龙舞套路分平面和立体两式。平面式为行进路线的姿势,立体式为技巧性龙舞造型,不同的套路配以不同的舞,共分为38个花式,技巧性强,高难度动作频出。

相比其他地方的舞龙,荷塘纱龙最为灵活,舞步有小跑步、大跨步、弓箭步、古典错步等20多种步法,尤其讲究动作敏捷轻盈,龙舞变化迅速,对舞龙者的体力等要求都比较高。整套龙舞约需1.5小时,所以龙队队员要分时接力表演,其动作、节拍需要高度统一,交替时,不歇舞,不乱阵。

为了使纱龙舞得更加传神,荷塘人从当地河涌纵横、鱼塘星罗棋布的实际出发,创造了“舞龙桥”的精彩表演。在鱼塘中用竹搭一座长约三十米的板桥,桥中间是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平台,桥的两头向两岸倾斜。当纱龙矫健的身躯登桥表演时,桥上的龙和倒映在水中的龙相映成趣,呈现出“岸上龙出海,水中出火龙”的壮观景象。

传统的荷塘纱龙,舞龙人一般每轮26人,另外1人舞龙珠,2人舞鲤鱼,4人打敲击乐,其他人员供应蜡烛。舞龙头者在龙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熟练掌握龙的性格和舞龙的全套技巧、花式,是全套龙舞表演的引路者,出什么花式,变什么图案,都由舞龙头者指挥。因此,舞龙头者一般是龙队教练。

《纱龙飞天》表演照 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此外,荷塘纱龙的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要求精巧细微,材料优良独特。而且纱龙的制作技艺一般也由舞龙头者传承。

传统的荷塘纱龙以竹篾、木板等材料制作龙身骨架,分24节,头、身、尾用四条粗绳连接。龙衣以纱布覆盖,彩色工艺贴片制作龙鳞。纱龙制作时先扎龙头,其次是龙尾、龙珠、鲤鱼、龙身,最后上龙布。纱龙的龙头、龙眼、龙舌等皆能活动,加上舞龙时点燃蜡烛,整条龙通彻透亮,形神兼备,犹如活生生的金色巨龙,造型优美逼真,工艺精巧细微,龙体牢固轻盈。

而在现代,经过多代荷塘人不断吸收外来经验,反复研究,精益求精,荷塘纱龙在制作方法方面不断改良,竹、木等材料逐渐被其他材料替代,纱龙更加轻盈坚固,龙头更为形神兼备、灵活轻巧,龙身更为连贯流畅、雍容华贵,栩栩如生。

龙舞九州喜闻乐见

李锦初说,荷塘纱龙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民间艺术活动。每年春节、元宵、秋后及各种神诞庙会、喜庆盛典均有荷塘纱龙的精彩表演。据记载,荷塘纱龙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经多次赴外地参加集会表演,并获得极高荣誉。如1928年,新宁铁路兴办人陈宜禧先生铜像揭幕,荷塘纱龙应邀赴台山六村表演;1932年,荷塘纱龙赴上海参加文化艺术交流,并在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江门等地巡回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荷塘纱龙参加了历次重大庆典活动。其中包括1959年参加广州举办的新中国十周年大庆,并进行表演;1993年2月参加广州白天鹅宾馆庆祝盛会;2004年11月参加侨乡华人嘉年华暨2004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并获江门市最佳表演奖;2005年11月,参加广东省国际旅游节民间艺术汇演,荣获金奖。

老师傅李穗泉回忆,舞龙半辈子,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到广州东方乐园演出,从江门出发,一路颠簸,光坐船便要8个多小时,“以前我们舞纱龙从不谈价钱,为了传播纱龙文化,跑了不少地方”。

老师傅教小孩扎龙 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雏龙跃渊后继有人

2008年,荷塘纱龙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有了新的变化。

李锦初坦言,此前荷塘纱龙的传承遇到了不少困难,懂套路和扎作纱龙的老师傅很多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卧病在床,再让他们舞龙已经不可能;而年轻人外出工作,在家练习舞龙的时间不多,荷塘纱龙技艺存在退化的危险,因此有志之士才聚在一起成立纱龙协会,“最起码能维持有一批人舞龙、扎龙。”

而自从成为国家级非遗之后,纱龙起源地篁湾村近年来致力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纱龙文化、纱龙精神成为篁湾村民的一门“必修课”。剪龙布、制龙身,龙吐珠、龙起舞……篁湾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早早接触纱龙,不少有兴趣的孩子主动加入学校内的纱龙队,纱龙舞成为这些学校的拿手表演节目。

其中,篁湾中心小学就率先承担起传承“荷塘纱龙·龙舞文化”的担子,成为纱龙的传承教育基地。该校负责人说,他们以“龙”为校园特色文化,将纱龙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大课间活动中。校内还设有纱龙文化馆、纱龙器材室,每逢周末和寒暑假,便教学生扎纱龙、舞纱龙,培养学生成为“纱龙传人”。2011年起,该校还正式确定每年2月至4月为该校的纱龙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纱龙主题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课程、活动让纱龙文化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纱龙特色教学常规化。2017年,该校纱龙队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中小学舞龙舞狮锦标赛,以一条纯手工制作的荷塘纱龙亮相赛场,赢得了评委团的好评与观众的喝彩,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都欣赏到精彩的荷塘纱龙舞。

编辑: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