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伊琳:在大学里快乐地教着基础体操
她是“中国版霍尔金娜”,与队友携手书写中国体操的历史;她开课于中山大学,希望学生们爱上体育,爱上终身锻炼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 林本剑 实习生 梁令菲
“退役之后,我选择了求学,这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体育馆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杨伊琳正和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体育带给她的力量。杨伊琳说:“目标一定要坚定,不轻言放弃。”从奥运冠军、大学生再到高校体育老师,10多年间,杨伊琳经历了多个身份转变,不变的是她热爱体操的初心和普及推广基层体育教育的追求。
入选国家队一年,就拿奥运会金牌
在很小的时候,杨伊琳就已开始接触体育。当时她还在广州上幼儿园,教练过去选材,杨伊琳在身高、身形等各方面都很符合体操选材标准,于是被招入体校,并从此踏上了体育之路。
5岁进入体校,杨伊琳开始了漫长的训练生活。每天早上5点30分出早操,然后吃完早餐休息一下,开始训练。上午上完文化课后,又得马上来到体操馆,继续训练。训练、学习、吃饭、睡觉,日复一日,生活明晰而规律。杨伊琳记得每天训练的结束项目,是教练让他们做10趟来回深蹲跳。每次蹲跳完,两条腿都特别酸,只能扶着楼梯扶手走下去。回忆起当年时光,杨伊琳表示,“那么小的时候是感觉不到苦的,只是觉得好累。只有当你翻过来往回看的时候,才会觉得训练确实很苦,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真是挺不容易的。”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成绩,杨伊琳从区队走向市队、省队、国家队。杨伊琳的特点是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动作规格质量很高,尤其是高低杠。在跳马、自由体操和平衡木项目上,她也保持了很高的水平和完成质量。无论是外形还是神韵,杨伊琳与俄罗斯的体操女神霍尔金娜都颇为相似,所以在比赛中亮相不久,就被外界称为“中国版霍尔金娜”。
2007年,杨伊琳入选国家队。不到一年时间,杨伊琳就在高手如云的中国体操女队站稳了脚跟,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赛名额。杨伊琳说,自己非常幸运,每个阶段遇到的教练,都很适合那个阶段自己的规划和前进道路。“尽管你是千里马,还是需要碰到伯乐。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时候,我们才能迸发,才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2008年5月,距北京奥运会还剩三个月,杨伊琳却因一个意外差点与奥运会擦肩而过。在国外练兵时,她与一名外国运动员相撞受伤,当时脚踝肿得像馒头一样大。队里的氛围变得沉重,大家都在想,培养了这么久的运动员可能要失去机会了。幸运的是,回国后的一系列检查显示,她的骨头没有大问题。经历了这个小波折,杨伊琳的心态依旧很稳,“我告诉自己,做好动作,发挥最佳水平,其他的不要想太多”。
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当天,由程菲、杨伊琳、江钰源、何可欣、邓琳琳、李珊珊组成的中国女子体操队创造了历史,为中国队首次夺得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领奖台上,六个小女孩身着红色的队服,由高到矮站成一排,左手展示金牌,右手高举鲜花,灿烂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回忆起夺冠的时刻,杨伊琳很自豪:“中国体操队成立五十多年,我们拿到了第一个女子团体奥运冠军,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北京奥运会结束,杨伊琳强化了训练难度,准备朝着新的目标前进。但在2009年1月,杨伊琳腰部受伤严重,必须做手术。对体操运动员来说,腰伤是致命的打击,她能否继续从事体操训练仍是未知数。凭着坚强的精神信念,杨伊琳一方面配合治疗,一方面积极备战当年的全运会,代表广东队打完了全运会比赛。
全运会预赛结束的那一刻,台上的人在颁奖在庆祝,杨伊琳又回到后台训练场地,继续难度动作训练。2012伦敦奥运会前,杨伊琳仍在坚持比赛训练,直到退役。
既开健美操课,又负责校体操队训练
十几年的运动生涯结束后,杨伊琳选择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书。而在此前,她曾写下一句话,“成名之后,我选择一切从头开始”。
相较于半军事化管理的专业运动队生活,大学校园氛围相对自由、轻松,杨伊琳慢慢发现,“你就是你自己,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读大学期间,杨伊琳参加了“中国梦”演讲活动,代表学校到北京各个高校以及周边城市作演讲。“我希望我的演讲可以帮助人们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希望的星光。在这个过程中,把我的能量传输给大学生,得到他们的反馈,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杨伊琳笑着说。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坚定了自己将来留在高校当老师的想法。杨伊琳认为,体操在基层体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希望做好大众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做一名基层的体育教育者。”
研究生毕业后,杨伊琳选择来到中山大学,刚一进校,她就被中大这所顶尖学府深深吸引住了。
在中大,杨伊琳开设了公共健美操课程,还负责校体操队的体操训练。杨伊琳每个学期都会教学生一套健美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完成规定的动作外,还要自己编创舞蹈。在教学理念上,杨伊琳不仅希望学生是文化课上的优秀人才,也希望他们从内心爱上体育运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教一群没有健美操基础的学生,对杨伊琳来说也是收获满满:“正是因为大家没有基础,我才要来这里告诉大家,体育到底是什么?要怎样从体育中寻找快乐?怎样更科学地运动和保护身体?这是我当体育老师的动力。”
起初,杨伊琳的学生们并不知道她所取得的成就,后来才发现给自己授课的老师原来是奥运冠军。他们兴奋地说:“哇,我们的老师是奥运冠军!老师你怎么这么厉害?”杨伊琳对此表示,她更希望学生是因为她的授课质量而不是她头上的奥运光环来到课堂。
在中大体操类校队的招新上,杨伊琳尽量放宽条件,喜欢体操、健美操、拉拉操的学生都可以来尝试。虽然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但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认真,非常热爱这项运动。“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缘于体操形成一个小集体,在课室里训练、流汗、欢笑,这种情谊非常珍贵,很动人。”
杨伊琳还会坐下来和学生们聊天,让他们对自己完成的动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而非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她表示:“训练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进步才会更快。”
在此期间,不同的专业队伍和体育机构曾频频向杨伊琳抛出橄榄枝,但杨伊琳选择的仍然是基础性的群众体育教育。
梦想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为国蓄才
奥运冠军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对全民健身活动具有相当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从读书到现在,杨伊琳就一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老少偏远地区做演讲,给社区捐献运动器材等,这些经历进一步坚定了她把群众体育教育做下去的愿望。
杨伊琳曾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到山东省沂南县参加志愿者服务,在学校里,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健美操动作,鼓励他们把运动作为日常的习惯。前两年,杨伊琳又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温暖有光放映队”公益项目。活动在贵州毕节的偏远山区进行,志愿者走访贫困家庭,给他们播放励志电影、体育电影,帮助他们宣传当地特色等。
“活动结束后,有一个教练决定留在那里教学生,这让我十分震撼。他觉得这些孩子需要他,而他自己的家人都在上海,但他选择留下来,在那边培养孩子,希望他们可以成才,走出去。”杨伊琳被深深感动了,“很多体育人都在用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的精神。”
为了向更多的人分享体育知识,2020年7月,杨伊琳入驻以年轻用户为主体的一个短视频平台,成为一名运动健康创作者。在系列视频里,她带来了体操奥运冠军“教你运动”、“带你看运动场”、“体育科普”等知识内容。
从视频中,你既可以学到“瘦了八公斤的我,是如何边吃汉堡边减肥的?”“如何选到高性价比的瑜伽服?”“束身衣、束腰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等健身科普知识,还能获得许多与专业运动员训练和生活有关的解答。
在评论区里,她经常会和粉丝进行友好互动。有粉丝留言:“运动员背后的付出真的不容易。”她鼓励说:“每个职业都不容易,大家都要加油。”谈及做视频的初衷,杨伊琳表示有些机缘巧合,“刚好有一个优秀的团队邀请,也是我的爱好,喜欢分享快乐的事。”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变长,居家运动的频率变得更高。接下来,杨伊琳计划推出一门“居家运动指南”课程,帮助更多的人学会合理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谈及当前体操事业的发展,杨伊琳切身感受到,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难以为国家队积蓄人才力量。“如果我们能够把基层的群众体育事业做好,带动更多的人喜欢上体操,愿意从事这项运动,做好阶梯式服务,那么整个体操队伍的人才储备就可以跟国外优秀的梯队比一比了。”
前段时间,杨伊琳考取了体操国际裁判资格证书,延续着自己的体操梦。“中国体操队不仅是运动员有实力,教练员和裁判员也很有水平,整个体系的配套齐全,所以在国际体联拥有一定的位置。”杨伊琳坦言,虽然自己已经退役,但可以在基层和大学体育教学中,为国家队培养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伊琳·档案
1992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2003年成为广东省体操队正式运动员,2007年进入中国国家体操队,2020年进入中山大学任教。
个人主要荣誉
●2008年 北京 奥运会体操女团冠军
●2008年 北京 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季军
●2010年 根特 体操世界杯根特站平衡木季军
●2010年 鹿特丹 体操世界锦标赛团体季军
策划:陶 勇
统筹:林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