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她力量】苏严惠:"朋辈"同声唱出爱与美 让世界"拥抱"中华文化

来源:金羊网 作者:区健妍 聂粤 发表时间:2022-04-20 12:43
金羊网  作者:区健妍 聂粤  2022-04-20
在合唱中传递美,传递爱,传递力量。

2015年,她带团参加希腊KALAMATA国际合唱比赛及西班牙第四届CALELLA国际合唱比赛获得六项金奖;2017年,在拉脱维亚里加世界合唱大奖赛中,她带领的合唱团队再次获得六项金奖;2019年,在瑞典哥德堡世界合唱大奖赛上,她又一次带领合唱团获得五项顶级金奖;2020新冠疫情期间,她以一曲虚拟合唱《Stay With Me》让世界与中国共情;2021年再次以抗疫主题合唱作品《夜》获得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视频合唱大赛全球理事会大奖。她是这支获奖无数的合唱团的“灵魂人物”,她就是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的现任艺术总监以及常任指挥——苏严惠。

近日,苏严惠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节目“寻找她力量”的专访,讲述了她的音乐求学、教育之路,畅谈她对于合唱与指挥的独到见解。

苏严惠

带领合唱团传播中国声音

谈及自己这些年在合唱团所获得的成就,从校园一步步到世界舞台上,苏严惠表示这或许和自己的音乐成长之路有关。

受到曾在学生时代担任过歌剧团女高音的母亲的音乐熏陶,苏严惠从小便喜欢音乐,喜爱唱歌。1984年她考入潮州师范学校图音班,毕业后曾担任潮州昌黎路小学音乐教师2年;凭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1989年她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雷雨声、赖广益等教授,199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成为杨鸿年教授门下第一位研究生,并长期得到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的指导;200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意大利公派留学一年,师从原米兰音乐学院副院长Luigi Marzola、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学院著名合唱指挥家Nicole Corti等大师学习。

苏严惠与恩师雷雨声教授夫妇合影(2013年)

苏严惠坦言,是恩师们对教育的关注、在学科上的成就以及对待艺术的态度塑造了她教育灵魂最专一、最深层的追求。刚留校任教时,赖广益教授对她说:“你的工作岗位在哪里,首先就要把自己岗位的合唱团搞好。”这样的教诲让她抵御外界很多高薪聘请的诱惑,遵循着内心的信念,一心一意把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带上了广东省合唱的最高舞台,踏上了全国最高水平的展演平台,并且在世界合唱舞台上展现卓越风采。

苏严惠与导师杨鸿年教授

近十年来,苏严惠带领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在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奖无数。获奖固然值得高兴,但是更让苏严惠激动的是她看到了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受尊重程度正在逐步提升,“我们中国的作品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外音乐人以及观众所接受。”这种思想上认识的改变让苏严惠感受到他们在世界合唱舞台上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2015年希腊卡拉马塔音乐会现场,苏严惠带领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演唱了一批中国现当代合唱作品,其中,《想你的365天》讲述了“宝莲灯”神话中的孝道和坚持,将沉香与母亲间的刻骨思念描画得动人心弦。演出结束后,如痴如醉的观众挤满了演员退场的过道,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让苏严惠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一直留到了最后,这位母亲对苏严惠说:“我的女儿一定要我告诉您:‘我听懂了你们歌里所唱的故事。’”苏严惠被这短短的一句话打动了,音乐的纯粹就这样让不同国度的你我彼此走近。中国合唱音乐之声在世界上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是世人对美的一种共识,是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可。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获里加世界合唱比赛6项金奖颁奖现场

在此后的国际合唱文化交流中,苏严惠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对中国音乐、对中国合唱的认可。她记得一次在当演唱完青年作曲家夏炎彬创作的女声合唱《苏幕遮-怀旧》后,希腊的作曲家追着合唱团跑出场外,“我想要看你们的作品,我觉得你们的作品写的太好了,中国作品意境深远,太美了。”

“我觉得文化传播的意义就在于此。通过合唱,让你读懂我、让你走进我、让我们彼此能够互相包容、沟通与理解,这是一种拥抱,属于合唱的文化的拥抱。”在苏严惠看来,这种“拥抱”非常重要,这是推动中国合唱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宽的表现,也是世界舞台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接纳和热爱,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正在被世界所听见。

搭建平台推动作品创新

多次出访世界舞台让苏严惠开始思考如何立足本土,推广更具世界主流、更具有人类共同情感的作品。2017年起,在苏严惠的推动下,“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创作与推广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城连续举办三年;2018年联合广东教育出版社创建了“合唱世界”合唱新作品推广平台,倡导中国合唱界联合更多的作曲家共同推动中国合唱的创作和发展;连续五年率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办“心声”乐季音乐会,每年演唱中国新作品超30首,大学生成为传播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的探索者和传播者。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在广州大剧院首演作曲家夏炎彬创作的合唱诗剧《那里,永恒的中国》,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中国首部合唱诗剧;2022年,该合唱诗剧获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让合唱回归精神上的写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让作品呈现更多的文学、哲理和人性表达,让音乐直击心灵。这些年,苏严惠一直在运用合唱,讲述新时代下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

立足讲台深化合唱美育

回顾以往,苏严惠表示除了带领合唱团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让自己更加有成就感的是自己的教师身份。

苏严惠在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便选择了留校任教。任教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学校合唱教育研究,致力于大学、中学、小学合唱教学体系建设,以“朋辈教育”合唱模式推行大学生美育教育。从2011年开始,苏严惠开始在华南师范大学实施“合唱育人,朋辈同行”的大学生校园合唱朋辈活动,通过鼓励合唱团员以一个指挥者、教学者的身份,发挥所学专业技能服务朋辈、影响朋辈、反哺朋辈,从而实现与朋辈同行的目标,从更大的层面上扩大合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非专业学生加入合唱的队伍。这是一种艺术的反哺,是教学中突破师长概念的尝试,消除了师生教学单向的隔阂。在苏严惠看来,“合唱团不只是为了合唱的表演展现,更多的是能够通过学习,运用合唱的先进理念,合唱教育的方式方法,服务于他们以后的教学生涯。”这是对“未来教育者”合唱团员责任感的培养,是一种职前教育,更是艺术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思维和能力的碰撞,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从2011年实行到现在,合唱朋辈活动已坚持了十届,每一届吸引、影响的非专业学生超过2000人”。

2019年4月苏严惠携手广州市启明学校视障儿童同台歌唱

在她的教学体系中,除却艺术感极强的思想、情感感染外,她更希望学生能在学科里看到音乐的本质,以及它的系统化布局和开拓性创新。“仅有舞台瞬间的闪光是不够的”,对于音乐教育这项事业应有更科学、长远的规划。于是,2013年,她参与创建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成为首任艺术总监、常任指挥;2018年,她在家乡潮州创办潮州爱乐童声合唱团,把音乐基础教育融合在童声合唱团的体系化教学中,实施社会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实践。于苏严惠而言,她最终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合唱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能力的多维综合发展,促进大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在采访中,苏严惠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合唱教学,在给学生带来专业化音乐培养的同时,能更多引导他们感受美,提升对美的品味、审美情趣,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苏严惠认为这些远比合唱本身重要的多,也是她想要通过合唱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影响。

2016年,苏严惠带领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荣获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公开赛民谣组金奖第一名

近年,她结合华师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学科特点,将合唱教育人才与中小学学校音乐基础教育对接,成立了“学校合唱教育研究中心”,带领合唱教学团队与广州中小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我们不仅要做高水平的学校合唱团,更要做好全员合唱美育的人人参与”。她希望能以高水平中小学校学生合唱团建设推动面向人人的班级合唱教育。每年,她为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数十场;每周坚持为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音乐教师进行合唱与合唱指挥实践的辅导,连续三届为广州市中小学校合唱节举行系列合唱指挥培训,每期培训教师超500名。“如果我们一年在合唱活动中成功走入50名学生的心灵,用合唱的力量鼓舞他们,那么,如果一辈子工作30年,至少可以利用合唱音乐去影响1500位学生。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该重视自己的本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上的行家。”苏严惠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总是不吝鼓舞来自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

“她”对话

记者:您在合唱指挥和教育上展现出亮眼的成绩,这种成功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什么让您取得今天的成就?

苏严惠: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一是在音乐专业的选择上,每个阶段都有良师相持,感谢恩师们在音乐道路上的保驾护航。二是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定是由心而发、始终不变。正是这种纯粹的热爱和专注让我在教育路上越走越坚实,无怨无悔,愉悦欢欣。我觉得在教育的天地里实践自己人生最热爱的专业追求是最大的幸福,它回馈了我很多,赋予了我可贵的人生质感。

记者:在国际化的音乐文化交流中,您觉得如何扎根本土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传播大湾区声音?

苏严惠:在21世纪走过的前20年里,我国的音乐创作能力和水平上突飞猛进,在理念的创新上也是超乎想象的,合唱领域亦然。当我们的技术能够驾驭作品时,合唱的创作就不只是只刻意强调技术层面的表象,而应回归作品精神层面的认同,写出有更具有世界性、更具有人类共同情感的作品。广州是合唱的热土,2012年曾被世界合唱组织授予“世界合唱之都”称号,我们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应当扎根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题材,多角度挖掘素材弘扬时代精神,打造我们自己的主流语言,多出优秀作品。

杨鸿年先生说:“合唱是文化,合唱是哲学,合唱是信仰”。合唱是极富仪式感的一门艺术,如何在大众生活中更好地推动这一艺术形式,对文化的有效传播有着不凡的意义。我期待,能建立一套“合唱文化进社区”的长期实施方案,希望做到“社区有歌声,合唱传力量”,通过合唱的歌声去传播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思想。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合唱团中的“合唱”二字?它有什么意义和精神体现?

苏严惠:我认为“合唱”就是在歌唱中启迪自我的反省,在合作中共同拥抱正能量。

记者:近年来,在教学上有哪些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创新?

苏严惠:我们在2011年的时候开始实行合唱“朋辈教育”。以合作的形式,让我们音乐学院合唱的导师带着专业学生到各个学院的合唱团担任指导。通过鼓励合唱团员以一个指挥者、教学者的身份,发挥所学专业技能服务朋辈、影响朋辈、反哺朋辈,从而实现与朋辈同行的目标,从更大的层面上扩大合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非专业学生加入合唱的队伍。让他们通过合唱、音乐,从歌唱中获得愉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连结他人,表达自我。在合唱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真诚、信任、坚持、担当等人生重要意志品质。

记者:您有什么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

苏严惠:《礼记》中讲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希望年轻人能在合唱的时间和空间里承正气,立威仪,风雨无惧,未来可期。

她金句

在合唱中传递美,传递爱,传递力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区健妍 聂粤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聂粤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